全国网媒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 体坛内容-体坛演义 邱珮峰 2772299

全国网媒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

2018-11-28 16:26 | 来源: 南海网客户端

  11月28日上午9时许,一排槟榔树像卫兵般迎风而立,蜿蜒的南圣河从前方静静流过,伴随着云雾与阳光,五指山市这座山城逐渐热闹起来。不一会儿,“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就来到了槟榔树前,他们此行的唯一目的就是探访那座藏在大山里的民族记忆宝库——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建设海南首座博物馆 打造少数民族同胞精神家园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坐落于五指山市北面的牙蓄岭上,馆中共设“琼州民风”基本陈列展以及书画、陶瓷两个专题展。其中,基本陈列展设有海南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海南民族纺织文化陈列、海南民族艺术陈列3个展馆,向大众全面展示了海南的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习俗。

  参观团来到了第一个展馆,一块不规则的石头首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是一颗史前椰树化石。”讲解人员的一番话,更加激起了参观人员的好奇,这颗石头表面有多处刮痕,它是怎么形成的?史前的椰子树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石头不会说话,人们是怎么发现它的?

  随着参观的深入,一个个追问此起彼伏,一段段记忆被不断提及。讲的人投入,听的人沉醉,一件件无声的文物变成了最为动听的故事。或许,这就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建立之初的美好希冀。

  1976年,国家下发文件要求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当时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通什镇以及其余8个市县分别组织了各自的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工作小组,并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征集等工作,最终一共向自治州政府上交了1.4万多件(套)的文物。经过多方讨论,自治州政府决定建设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

  1981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开始筹建。5年之后的国庆节,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也成为了海南首座博物馆。1988年,随着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博物馆也正式更名为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参观团继续前行,钻木取火工具、泥片制陶等映入眼帘,它们象征着海南岛上亮起了第一个农耕文明的火把;长188厘米、宽124厘米的黎族龙被静静地“站”在橱窗中,风采依旧……

  “这些文物就像一部纪录片,宏伟而又细致的展示了海南黎族、苗族、回族三大世居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风情。”来自银川新闻网的记者孙静如此说道。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实现变化三部曲 让民族文化动起来、走出去

  观者的感受离不开多方的努力。从筹建到如今,37年风雨兼程,在相关部门和一代代民博人的共同努力下,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强的变化三部曲。

  “刚来的时候,交通条件和交通工具还很落后,我们步行下乡收集文物是常有的事,可以说每一件文物都来之不易,每一件文物都值得好好珍惜。”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工作25年的韦慎就是这变化三部曲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

  1993年,韦慎刚从学校毕业,得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正在招人,他就前来应聘并最终成为馆里的一名职工。“虽然博物馆地方不大,可整个环境非常优美,而且每天都有很多团队来参观。”韦慎回忆到,建馆以来,展出的文物逐渐增多,知名度逐渐提高,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成为了一处热门的旅游观光景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博物馆显然满足不了今天的大众需求与相关管理要求,而且馆舍出现墙体开裂、漏雨等情况,再加上当初的设计也并未考虑到消防、安防等问题。2007年至2011年,省民族博物馆暂时闭馆。那时,博物馆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面临着被撤并的局面。最终,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不懈努力后,决定保留该馆并加快发展建设速度。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2018年2月11日,重新建设完毕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此次重新开放,不仅让诸多珍贵的民族文物得以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也让这座见证着海南近代发展的博物馆再度走进大家的视野。

  据介绍,本次重建工作的一大亮点就是建设了一个互动展厅,运用现代科技互动手段,分别打造了黎族汉族语言互译系统、虚拟换衣系统、虚拟竹木乐器体验系统和虚拟民族服饰制作系统。

  在参访中,采访团成员体验了虚拟换衣系统。7套虚拟黎族传统服饰在显示屏前供人选择,只需通过移动手掌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随后根据个人形体对衣服进行扩大、缩小等操作,然后选择拍照,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拥有一张本人身着黎族服饰的照片。

  除了让民族文化动起来之外,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还积极与省内外其他博物馆开展联展工作,推动民族文化走出去、引进来。2018年11月23日,鄂尔多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首次走进海南省民族博物馆进行展览,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丰富历史知识的好去处。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藏丰富,展陈方式新颖,是了解海南民族历史文化的好去处,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于海南的了解又增长了不少。”贵州网编辑徐倩说道。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馆长李华权表示,随着改扩建工程完工、中线高速开通等利好消息,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再次迎来了发展的“良机”。接下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将继续秉持“内外兼修”的策略,征集、修复、展示更多的珍贵文物,全力提升民族文化旅游的内涵与深度;同时,将继续与其他地区开展联展工作,以民族文化为纽带,通过展览、座谈等方式,从而积极激发地区之间的交流热度。

  “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全国融媒体海南行大型采访活动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海网承办,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中共东方市委宣传部、中共临高县委宣传部、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三亚市科技工业发展委员会、五指山市旅游商务局、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三亚国际免税城、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三亚吉阳迎宾海鲜广场、五指山中部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海南森林城市度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联合协办。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五指山11月28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叶俊一 实习生陈景婧 王珊珊)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探访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寻觅大山深处的民族记忆宝库。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11月28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网媒行采访团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编辑: 邱珮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