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紧紧抓住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机遇,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吉发〔2016〕29号,以下简称《冰雪意见》),大力发展“白色经济”,加快推进“白雪换白银”的战略部署。
为做大做强吉林冰雪产业,推进吉林省直各部门与各地政府凝聚工作合力,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号召大众广泛参与冰雪运动,确保《冰雪意见》社会知晓度并实施见效,由吉林省旅游局、吉林省体育局、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商务厅、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工信厅和吉林省交通厅等冰雪关联部门对《冰雪意见》文件进行深入解读。
“冰雪+”综述
我省冰雪资源富集,发展冰雪产业具备国内领先、国际竞争潜力的优势条件。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产业发展,高位强力推进《意见》出台,其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经济韧性。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越发明显,而我省供给结构、供给质量还不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要求,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我省抓住切入点,着力做大做强冰雪产业,通过积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供需矛盾的解决,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二是对接新消费热点,贯彻供给侧改革精神。适应冰雪资源衍生出的众多消费形态,是我省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出发点。结合吉林省冰雪资源优势、发展态势和国内经济转型要求,我省以满足冰雪消费需求为主线,培育和构建冰雪产业,扩大有效供给,引领消费需求,使吉林在全国领先进入冰雪产业价值链中高端。三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动力转换。冰雪产业综合带动性强,通过跨界合作有力地促进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空间与潜力巨大。
《冰雪意见》尊重消费发展规律,创造环境引导居民扩大冰雪资源所衍生的各类消费形态把培育冰雪运动潜在群体作为发展冰雪产业的核心使命,形成高品质的冰雪体验与生活方式;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破解制约冰雪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性任务;把推动产业要素集聚和区域协调联动,促进产业分工合理作为发展冰雪产业的重要举措;把联动春秋、冬夏兼顾,实现全季节发展作为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引;把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实现全区域整体提升、全产业协调发展、全社会共建共享作为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重要途径。把握好“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产业联动、保护开发、四季融合、全域发展”六大理念,落实到产业要素,能促进吉林冰雪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有竞争力地发展。
如何理解“冰雪产业实力明显增强”的发展目标?
《冰雪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冰雪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其核心指标是要建成世界级滑雪场,这是充要条件;中高级雪场的雪道面积与设备保持全国领先,是建设冰雪产业大省的重要标志;建设各级各类冰雪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这是奠定冰雪运动大省的重要载体与基础;冰雪装备制造力量,是衡量冰雪产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实现国产化大突破,是基于当前吉林省的实际。以上,需要有担当的市场主体、区域来实现,这也是吉林应对挑战、化解难题、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一种考验。
吉林省如何创新冰雪传媒方式?
《冰雪意见》提出:以市场为驱动,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形成富有活力的传媒体系;鼓励省市电视台摄制高水平的吉林冰雪旅游广告片、宣传片、纪录片,在重要渠道播出;依托影视、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动画方面的院校、企业、媒体,创意制作开发吉林冰雪文化背景的各类出版物、游戏、动漫、微电影等;拍摄吉林冰雪文化题材的电影,举办吉林冰雪影视艺术节、音乐节等,促进冰雪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
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牵头,会同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旅游局创新冰雪传媒方式。按照《冰雪意见》“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我省要推动主流媒体突破体制机制束缚,精准策划营销冰雪产品,增强市场传播力,形成富有活力的冰雪传媒体系;利用各类宣传资源,以市场为驱动力充分释放主观创造潜力,促进冰雪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
吉林省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冰雪市场营销攻坚?
为将我省的冰雪旅游进行有效营销,我们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广宣传三项措施:(1)走出去,策划“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国内客源市场营销推介、“冰雪吉林”欧洲旅游交流及招商及冰雪吉林”东南亚推广等三项大型活动推介吉林冰雪旅游。(2)请进来,组织2016中国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暨冰雪旅游产业高峰论坛、中国(吉林)国际旅行商大会及中国(吉林)汽车房车集结赛等重要活,展示我省各地的 冰雪旅游资源。(3)广宣传,拓展展示渠道:一方面是新老媒体互用,线上线下互动。与网络媒体合作开辟“冬季到吉林来玩雪”特别专题;以“悠游吉林”微信平台为依托,制作“冬季到吉林来玩雪”专题开展集中联动宣传;举办“美丽中国行——到吉林来玩雪”大型采风宣传推介活动;借助阿里旅行吉林旅游旗舰店的平台优势,开展年度大促、“双十一”热卖等活动。另一方面是吉视央视平台,投放形象广告。突出“冬季,到吉林来玩雪”主题,展现我省冬季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气息、激情活力。
为加快推进落实《冰雪意见》,吉林省近期将有何具体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省、市、县将分别成立冰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产业发展;健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强化安全监管,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二是加强宣传解读。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集中宣传,整合重点媒体资源开展深度宣传。三是强化政策落地。按照《冰雪意见》提出的重点任务,各地、各部门将制定详案,细化措施,明确期限,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具体化、可操作、能落地。省里将对配套方案措施的操作性、针对性开展评估,同时列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督查计划。
“冰雪+”旅游
如何理解“冰雪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目标?
吉林省旅游局:《冰雪意见》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冰雪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世界级冰雪度假综合体”,是在世界级滑雪场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接待体系,是进一步延伸,是旅游关联产业充分融合的体现;率先提出此目标,考虑当前吉林省在国内最具有实现条件。“两个大区”,是基于自然条件、现实基础与发展潜力提出的具体目标。“系列冰雪旅游小镇”,是各地把握本地特色优势差异化发展而形成的冰雪小镇体系。品牌建设:“玩雪到吉林”是营销品牌,通俗易懂;冰雪旅游小镇是落地品牌,亲切有形。
发展吉林冰雪产业,如何理解“突出冰雪旅游本体作用”?
吉林省旅游局:《冰雪意见》提出“突出冰雪旅游本体作用”。这是本次政策的创新点、亮点之一。冰雪旅游作用是“本体”,是强调冰雪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发挥旅游在冰雪产业中本体支柱作用,吸引游客聚集,引导消费聚集与延伸,加速产业要素聚集,促进冰雪产业集群化发展并向高层次递进,夯实冰雪旅游目的地系统集群化发展基础。冰雪旅游的综合性、关联带动性,极大地支撑了对冰雪体育、冰雪文化的发展。
吉林省未来5年如何谋划冰雪旅游产品?
吉林省旅游局:《冰雪意见》提出:丰富产品供给,增强冰雪旅游体验性与参与性。重点打造东部冰雪体验之旅、延伸拓展西部渔猎文化之旅、培育开发南部康体养生之旅;具象为“深度玩冰、厚度玩雪、暖度温泉、热度民俗”产品符号,着力建设四大产品体系。
(1)冰雪休闲度假产品。吉林冰雪度假产品发展态势良好,在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的前提下,当前发展重点是,提升与扩展已有度假区,推进与创新新建度假区,也谋划一些创新产品,进一步提升冰雪度假活动与品牌并形成系列化、精品化,目的是延长消费链,塑造目的地品牌。
(2)冰雪温泉养生产品。冰雪+温泉,是吉林结合度最好的产品形态,但是当前尚未充分发挥潜力。今后发展的重点是要形成不同档次、风格、形态的组合产品,特别是与民俗、自然结合的冰雪温泉。
(3)冰雪观光体验产品。冰雪观光是当前重点旅游产品,但是发展还比较粗放。下一步推进的重心,是实现自然冰雪与城市冰雪结合,冰雪民俗与冰雪度假结合,实现综合带动、深度体验。
(4)冰雪民俗史迹产品。冰雪民俗产品是未来旅游业大众化、全域化的重点。推进的重心是实现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包括四季融合,促进农民、市民、双创人员成为参与民俗冰雪运营的主体,政策上要给予大力扶持。
未来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吉林冰雪旅游发展活力?
吉林省旅游局:《冰雪意见》提出: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组织和推进机制,建立与关联部门职能衔接紧密的发展制度;创新旅游资产管理模式,组建吉林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吉林旅游航母”;创新冰雪资源开发模式,推进产品二次开发,充分释放各关联产业的冰雪经济价值;创新旅游空间保障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周五下午+周末”的2.5天小长假,创造冰雪消费环境,提供便利条件与优惠政策。
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好、品质佳、潜力大,但是过去冰雪发展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将资源转换成产品,产品打造成品牌,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是我省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各部门、各地政府要依靠改革创新引领,破除制度障碍推动转型升级,突出解决制约冰雪产业发展的短板或瓶颈的关键问题,促进冰雪各关联产业动能释放。一是创新冰雪资源开发模式。打破垄断经营与行业壁垒,突出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激发企业不断提升冰雪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充分释放各关联产业的冰雪经济价值。二是尽快成立旅发委。吉林省旅游局将与吉林省编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省“旅发委”三定方案,大力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并指导和推进市(州)县(区)旅游综合体制改革工作,为推动冰雪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三是研究落实2.5天休假制度。目前,吉林省旅游局已起草《吉林省旅游局关于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探索试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制度的建议》(讨论稿、征求意见稿)。下一步,将积极与人社部门沟通协作,广泛征求省法制办等部门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尽早报省政府加快推进落实。四是筹备设立冰雪产业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管理、衔接放大”的原则,发挥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吸引域内外金融机构及企业资金支持吉林冰雪产业发展。
吉林省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冰雪旅游项目建设攻坚?
吉林省旅游局:在新常态下,以冰雪产品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伴随着投资体制改革,仍然要以项目为主体,带动冰雪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目标。一是深度谋划冰雪旅游项目。目前全省各地共谋划、包装56个冰雪旅游项目。吉林省旅游局利用已建成的全省旅游智库,组织项目专家团深入各地,帮助开展冰雪旅游项目论证和包装,再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二是开展冰雪旅游项目招商。今年,策划制作《吉林省冰雪旅游项目投资指南》和冰雪项目宣传片,将我省冰雪旅游项目通过各种宣传推介渠道优先对外发布;结合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国际旅行商大会等大型活动,搭建统一的项目招商平台,力争签约落地一批冰雪旅游大项目。三是搞好冰雪旅游项目服务。加强重点冰雪旅游项目的跟踪服务,建立冰雪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加快推进万科松花湖滑雪场、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滑雪场、长春净月潭滑雪场、长春莲花山滑雪场、长春庙香山滑雪场、吉林北大壶滑雪场、延吉梦都美滑雪场、长白山和平滑雪场、长白山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等项目建设;在2017年的旅游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安排中,将冰雪旅游项目作为国家专项资金争取的优先对象和省级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
“冰雪+”工业信息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融合,科技创新与“智慧冰雪”融合发展,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响应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我省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将在高起点上助力我省冰雪产业加快发展。在打造智慧冰雪体系方面,吉林省工信厅协助旅游部门实施“智慧冰雪”建设工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升冰雪旅游产业:一是要打造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管理体系,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二是要充分运用高新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虚拟产品,拓展旅游服务范围;三是要建设和运用好信息平台,增强旅游保障水平。
吉林省如何围绕发展冰雪装备制造,谋求产业领域突破?
吉林省工信厅:围绕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吉林省工信厅将协同各地及各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实施冰雪装备制造突破工程,谋求产业领域突破。一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冰雪产业开发、制造与战略投资商,实现冰雪装备制造国产化突破;推动我省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交易中心。二是支持长春新区空港经济开发区高端冰雪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支持四平、延边等地区建设冰雪装备制造园区,积极引进一批冬季项目体育器材制造企业,形成产业集聚。三是支持企业提高设计、研发能力,鼓励培育冰雪器材品牌。四是鼓励引进、研发生产压雪车、浇冰车、雪地观光车、雪地摩托车、冰球、冰壶、室内滑雪模拟训练器及相关配套设施,实现冰雪装备制造国产化突破。五是协同推进“冰雪+科技”融合,提升冰雪产业的科技支撑,提高研发能力,破解技术瓶颈。
“冰雪+”体育
将于2022年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为我省的冰雪竞技体育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冰雪意见》的出台,为我省冰雪体育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我省在承办高水平冰雪体育赛事方面有何亮点?
吉林省体育局:我省正在打造自有品牌参与面广、引进品牌本土化快、国际赛事影响力大的冰雪赛事体系,使我省成为国内、国际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体育赛事中心。突破原来单纯将竞赛作为体育活动的界限,将赛事融入我省社会经济发展之中,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媒介。
参加冰雪运动可以强健体魄、锻炼意志、愉悦身心,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成长,目前针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的冰雪体育活动有哪些?
吉林省体育局:一是计划安排寒假时间,在全省有条件的市州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系列活动,号召青少年走出教室,亲近冰雪;二是举办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分会场活动,利用整个冬季的冰期、雪期,围绕“冬奥阳光,有你有我”主题,开展定向越野,滑雪圈、冰爬犁、雪堡迷宫等适合青少年的趣味冰雪项目比赛;三是体育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推动冰雪进课堂活动,以冰雪运动课程、冰雪体育竞赛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活动。
我省如何进一步开展和普及群众冰雪健身运动?
吉林省体育局:我省地处东北,开展冰雪运动是我省的特色。吉林省体育局从2013年起就将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份定为吉林省“全民冰雪活动季”,在此期间,全省各地都将组织丰富多彩的大众冰雪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我省以全面构建冰雪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根本任务,积极建设冰雪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展冰雪体育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全民冰雪体育健身活动,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逐步实现冰雪体育全民健身服务的均等化。
我省冰雪体育场馆建设方面是否有新的规划?
吉林省体育局: 冰雪体育场馆是发展冰雪体育运动的重要依托,我省正在大力推进市(州)新建滑冰馆工作。我省拟于“十三五”期间在白山、四平、辽源、通化、松原、白城、长白山等地区陆续建设滑冰馆,我局将对符合条件的市(州)向省财政申请拨付补助资金,指导、督促相关市(州)启动滑冰馆项目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实现到2020年全省各市(州)均建有滑冰馆的工作目标。
冰雪体育产业作为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目前对此有哪些规划和安排?
吉林省体育局:吉林省《冰雪意见》的出台为冰雪体育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我省将继续推进体育产业统计、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冰雪体育产业环境优化、冰雪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同时,要配合各市(州)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我省冰雪体育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培育和引进冰雪体育产业领域企业,大力支持我省冰雪体育产业领域企业做大做强。
“冰雪+”文化
在做大做强吉林冰雪产业中,我们将融合传统冰雪文化、对接现代冰雪文化、培育冰雪文化创意,丰富冰雪文化内涵,提升冰雪关联产品文化体验价值,促进冰雪文化传播和冰雪品牌塑造。一是突出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演艺品牌;二是完善、提升吉林省歌舞团的《雪韵春光》等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演艺品牌;三是不断创新具有地域特色的演艺品牌;四是创排打造好新创剧(节)目,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演艺品牌。
请问“吉林省传统工艺及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进展如何,如何与冰雪产业发展相融合?
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传统工艺及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于今年6月初启动,以“创意引领文化生活,工艺诠释吉林故事”为主题,参赛作品以具有吉林文化元素、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为主。截止到目前,已开展了作品征集、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下一步,大赛将与冰雪产业发展相融合,在作品征集、相关活动中设立冰雪创意板块,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冰雪产业,推动冰雪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推动文化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
请问文件中提到做精做活独具“吉林符号”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要实施抚松锦江木屋村传统村落的抢救性修缮工程,请问该项工作进展如何?如何助推我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
吉林省文化厅:众所周知,抚松县的锦江木屋村是完整保存的一处满族古木屋建筑群,现存木屋38座,被誉为“长白山最后的村落”。2014年,锦江木屋村被吉林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被纳入国家重点推进50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试点之一。目前,我厅争取了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670万元,用于38处文物本体的保护修缮工作。
今后,按照《冰雪意见》要求,我们会继续争取国家文物保护基金支持,改善锦江木屋村环境景观面貌;同时推动当地组织以展现传统文化民俗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产业,让游客切身体验百年前朴实的劳动者在长白山地区的生活状态,东北民俗独有的雪爬犁、剪窗花、渔猎等体验游项目,助推我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
请问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与冰雪旅游产业相融合?
吉林省文化厅: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十大类非遗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主要有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三大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极大地丰富了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未来,我省将依托少数民族歌舞、曲艺、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的非遗项目,深度开发满族、朝鲜族、蒙古族村落旅游观光、传统饮食、传统服饰、民族歌舞、传统曲艺、传统婚礼等少数民族精品体验产品;依托“冰爬犁”“抽冰猴”等传统冰上娱乐非遗项目,开发满族冰嬉系列体验等冬季非遗项目;依托“长白山森林号子”“长白山采伐开山习俗”等非遗项目和“长白山老把头节”等“放山人”传统节日,深入挖掘林海雪原的木帮文化与雪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冰雪产业及民俗旅游相融合。
请问博物馆和旅游如何结合提升旅游消费经济?
吉林省文化厅:文化旅游可以通过博物馆展览展示和传承地区的人文精神,弥补单纯自然景观旅游的不足,展览不仅可以让观众了解历史、陶冶情操,还可通过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拉动地区旅游消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冰雪+”教育
我省共有大学60所、中学1709所、小学4493所,学生总量304.9万人。做大做强冰雪产业,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吉林省教育厅将分阶段在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百万学生逐雪嬉冰”工程,举办形式多样的冬季冰雪比赛;根据实地创编、改编地方冰雪课程和教材,大力开发冰雪校本课程。学校因地制宜,利用江河湖泊、操场等,把冰雪运动引入课堂,力争在2019年以前实现冰雪运动开课率达到100%,冰雪知识、冬奥会常识、观赛礼仪进校园覆盖率100%。
2020年前,吉林省教育厅将充分利用体育彩票基金、政府购买服务及社会融资等形式,与省体育局联合,在全省共同建设5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通过特色校的示范、引领、带头作用,逐步向全省其他学校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举办冬令营(家庭冰雪体育作业)活动,积极营造大手牵小手“逐雪嬉冰”健身氛围,提高冰雪运动人员参与率;同时,鼓励各地区广泛开展班际之间、校际之间、地区之间、南北跨省、东北亚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交流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青少年积极主动参与冰雪运动。
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冰雪教育培训,聚集优势,共同行动的举措是什么?
吉林教育厅:吉林省冰雪运动历史悠久,师资雄厚、人才辈出、自然环境优势显著。东北师范大学王立国(国际级裁判)教授、张虹、李坚柔博士,长春师范学院周阳等,都曾经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吉林省教育厅与相关厅局共同行动,聚集优势力量,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吉林体育学院等高校与社会专业机构等优质资源,共同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牵头组织培训国际冰雪体育专业人员;建立完善冰雪教练制度、师资培训体系,实施冰雪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训工程,加强冰雪方面学历教育,鼓励举办各类培训班,加速培养一批冰雪骨干教师;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青少年冰雪运动教材。
吉林省教育厅会同省体育局及各市(州)政府,加大冰雪专业学生培养力度,不断扩大生源。2020年,全省实现培训教练员、裁判员、校园辅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及各类中高级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人员10000人(其中,中高端冰雪运动管理人员2000名)。
多部门配合加强在组织学生参与冰雪运动中如何进行安全监管?
吉林教育厅:学校、学生体育运动,必须加强风险防控和安全监管,完善制度、强化安全教育,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吉林省教育厅将协同相关厅局、各级政府,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强化青少年冰雪运动的安全教育,培养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青少年的伤害应急救护能力;积极完善校方责任险,科学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鼓励各级地方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冰雪+”商贸
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在住宿方面也不可或缺,那么商务部门如何做优住宿服务?
吉林省商务厅:商务部门在对行业整体情况把握基础上,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是根据需求扩大情况,指导适度扩大酒店规模。在重点旅游城市和环长白山区域引导建设满足市场不同需求、数量充足的住宿设施。重点在吉林市、白山及长白山开发区及其毗邻区域打造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住宿床位数量达20万~30万张。二是引导发展多元化酒店。支持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森林人家、乡村客栈、长白雪屋等多种旅游住宿业态发展。三是增强乡村民宿特色。引导各地结合地域特色,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关东民俗、生态休闲、冰雪运动酒店,促进高中低档合理搭配,主题酒店、民宿客栈等住宿多业态协调发展。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搞好行业规划指导。
发展展会经济也是商务部门职能之一,如何指导做好冰雪会展品牌?
吉林省商务厅:重点要创建培育冰雪会展龙头企业,引领冰雪会展发展。创新策划各类冰雪节庆会展活动,形成丰富多彩、亮点频现的“吉林冰雪节庆会展季”。创新展会营销模式,围绕冰雪旅游户外商品、装备器材、度假商品、特色美食等,打造永不落幕的“吉林冰雪旅游商贸展会”。
在商贸服务中,商务部门提出建设商旅文示范县,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吉林省商务厅:主要考虑推进县域带动。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着眼“吃、住、行、游、购、娱”一体,促进商业、旅游、文化互动,先期支持3至5个县(市)开展商旅文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到2020年打造不少于10个商旅文融合发展示范县,发挥综合示范带动效应。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调研摸底,明年将启动试点工作。
“冰雪+”交通
吉林省如何提升与冰雪产业相关的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一是加快推进“五纵四射三横”高速公路网建设,贯通集安至通化、龙井至大蒲柴河、辉南至临江、松江河至长白等省际大通道、山水旅游通道。到2020年,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市(州)和县(市)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二是提等升级冰雪旅游关联度高的国省干线,建设延吉至安图、天池西山门至松江河、桦树至漫江、鸡冠砬子至冷沟子、北岗-泉阳-松江河、防川至圈河等旅游公路。2016年建设西炮台至长岭子,圈河口岸大桥等跨境旅游公路项目。
吉林省如何进一步完善通往景区公路服务功能?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未来具有旅游功能的普通公路要因地制宜,结合沿线自然风光及旅游资源,合理确定设计主题,与沿线自然景观协调统一,使公路本身成为一道风景线。同时,按照“科学定位、保障功能、规模适宜、经济实用、生态环保、安全卫生”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场所或设施,结合公众出行需求,在路侧空间富裕路段设置服务区、停车休息区,同时设置港湾式汽车停靠站,打造慢行系统,拓宽丰富完善公路旅游功能服务。对通往3A级以上景区普通公路沿线适宜路段增设服务区3个、建设停车休息区24个、港湾式汽车停靠站111处,全省新增交通旅游标志牌296个。
吉林省如何向旅客(游客)提供异地预定购票的便捷服务?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支持交通客运等企业开展网上订购等在线服务。依托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多渠道、多方式、交互式、体验式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满足公众出行提前预定、换乘信息便利查询、车票在线预定支付、定制出行服务等多层次、个性化、精准化的出行需求。
吉林省如何提升冰雪产业重点景区综合运输服务品质?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一是积极对接“五纵三横”铁路网布局,加快推进长白山、珲春等重点旅游景区综合“零换乘”枢纽中心建设;二是鼓励各地依托客运站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支持客运站提供旅游业务咨询、游客服务和旅游产品销售等服务,推进“运”和“游”的结合。
如何开展周边主要客源地至吉林省主要冰雪景区度假区直通无缝对接?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专线。结合我省推行2.5天休假制度,围绕自驾游、乡村游、都市游、短程游等旅游热点产品,大力发展城际间定线旅游班线,开通沈阳、哈尔滨、长春、吉林、延吉等中心城市主要客源地至长白山、松花湖、查干湖、向海、集安、万达长白山国际度假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长白山景区等主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直通车”,加大通达景区城市公交线路覆盖率,实现全省3A级以上景区和相邻城市间公共交通1次换乘即可到达。二是创新旅游客运服务模式。引导运输企业开通“车票+门票”一票直达、全程服务的景区直通车。三是开展个性化需求业务。鼓励运输企业新增更新舒适性好、安全性高的7座以下的高端车辆,提供包车、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客运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