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能源与环境协同创新教师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鞠华军 3769310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能源与环境协同创新教师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鞠华军 3769310

第三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能源与环境协同创新教师团队

2023-09-08 11:02      来源: 吉林省教育厅

  团队负责人:陶进

  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简介

  (1)团队负责人。陶进,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校副校长,主管科研和科技产业。兼任教育部全国校园绿色技术评审专家,教育部中教能源研究院吉林分院执行院长,省住建厅建筑节能评审专家,中国超低能耗建筑联盟理事、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电供暖专委会委员、省清洁能源应用学会秘书长。创立我校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学院,主持建设我校校园电能清洁供暖项目和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两大示范工程,引领我省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进步和建筑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取得标志性成果,形成学校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团队成员。共计30人,由来自4个院(部),12个专业的教师组成。团队中,能源与环境类专业占73%;副高职及以上职称占60%,中级职称占40%;平均年龄42岁;均为研究生学历(博士硕士),中共党员占93%。

团队成员情况表

01.jpg

  团队主要事迹和贡献 

  (1)师德铸魂 立德树人

  团队教师恪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信念,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融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之中,立师德、铸师魂。作为有着“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的团队负责人陶进教授,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并激励团队成员:“一条心,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他虽年龄已过60,但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每天熬夜加班、带病工作已成为常态。为攻克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常常冒着严寒测试数据、亲自带师生顽强工作在实验室或项目现场。三年疫情期间,陶进教授带领团队赶赴疫情前线,为长春市方舱医院提出建设方案的专业意见,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王芳老师因疾病导致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头发大量脱落,为不影响工作,疫情期间她每天坚持利用网络奋战在教学一线,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终因积劳成疾,引发肾功能不全和多脏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在全校师生爱心捐款帮助下,经积极救治才转危为安。团队为病困师生累计捐款20余万元,帮助心理抑郁或有病同学拾回自信、重返课堂,安排家庭困难学生参加科研助理并予以补助,让学生感受温暖、安心学习、坚定意志、独立自强。团队成员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教学新秀、长春市师德标兵,校级教学名师、最美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达39人次。还有3人次获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人才等荣誉称号。团队还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吉林省A类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2)勇于探索 教书育人

  团队教师坚信:所有的只争朝夕,都是为学校的日新月异;全新的希望在这里,才华的舞台在这里,使命的力量在这里。团队的教科研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和能源安全的重大需求,及时将本领域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教学,有意识地开展课程思政,构建了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协同育人机制。

  团队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2+0.5+1+0.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三维度八要素”长周期分散实习考核与质量保证体系,是学校获得省级转型发展示范校,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校的重要支撑。陈怡天教授主持的“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陈淑芳和王千两位教授主讲的两门课程获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完成省级特色专业、省“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等教学质量建设工程26项;建设校级“双一流课程”12项;出版教材11部。与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五家行企共建的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学院,被批准为吉林省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教师指导完成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8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科技竞赛奖项195项。

  (3)科技创新,成果斐然 

  团队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攻。靠创新白手起家,靠创新跨越式发展,靠创新实现从0到1的突破。经过多年不懈攻关,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形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六大创新技术体系;电能清洁供暖突破“三北”地区冬季传统供暖模式所面临的“供热不足,电能过剩、污染严重”的战略瓶颈;填补多项我省建筑领域的技术空白,先后被国家住建部确立为科学技术示范项目、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两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国重点跟踪项目;先后建成“吉林省清洁能源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绿色建造与管理研究中心”和“吉林省浅层地热能与多能互补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类省部级项目75项,获得各类科技经费达3113.4万元;发表论文118篇;牵头编制地方标准2部,授权发明专利13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8人。在清洁能源应用领域建立了“规划设计-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应用”的全寿命周期技术体系,形成学校持续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被省住建厅授予“吉林省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通过国家首批近零能耗建筑运行标识测评,被纳入全国“十三五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最佳案例集”,并被作为“中国好建筑”向全球推送,在行业内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力。荣获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转化推广,服务地方

  团队紧密对接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高质量服务我省“六新产业”发展,在电能清洁供暖、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储能等领域,取得丰硕的研究和应用成果,电能清洁供暖和多能互补近零能耗建筑两大标志性成果,累计推广规模达158.5万㎡,累计获得经济效益超过4737.7万元,拉动行业产值近4亿元。

  成果推广环境效益折算相当于年均节省标煤61600吨,减排烟尘3635.9吨,减排CO2161700吨,SO2524.3吨,NOx457.6吨,相当于每年多种树770万棵。

  长春市将我校作为申报国家清洁供暖试点城市的样板,吉林省住建厅厅长专门听取我校近零能耗建筑研发和运行情况,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能源局,以及国家行业协会分别在我校召开清洁能源应用现场会,推广我校的成功经验。在团队的持续努力下,我校已成为吉林省能源与环境领域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相关应用技术研发的新高地。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