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负责人:姜维公
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简介
团队负责人:
1.姜维公(1962年9月-),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现任吉林省高校重点人文研究基地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技术专家。主要从事汉唐政治史、东北民族史等方面研究。
团队成员:
2.薛刚(1978年7月-),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长师学者菁英人才。主要从事清史、清朝制度史、满族文化、萨满文化研究。
3.张晓刚(1962年10月-),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交换留学生,现任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日本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东亚城市史及东北地方史研究。
4.郑春颖(1974年3月-),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一层次)。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高句丽渤海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高句丽历史与考古研究。
5.刘喜涛(1978年8月-),中共党员,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明清中朝关系史,日本侵华史研究。
6.李晓光(1978年2月-),中共党员,研究员,历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近代中朝关系史研究。
7.李弘喆(1982年6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历史文献学、东北亚历史人类学研究。
8.佟银霞(1976年6月-),中共党员,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吉林省拔尖人才(D类)。主要从事东北近代城市史、交通史和社会史研究。
9.谷颖(1979年1月-),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满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研究。
10.黄艳(1978年8月-),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
团队主要事迹和贡献
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史教师团队由姜维公教授领衔,多年来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教书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团队由10人组成,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6人为博士生导师,每人都主持国家级项目。近年来,坚持教书育人与东北民族边疆历史研究相结合,在服务社会与学术戍边方面为国家建言献策,有三篇咨询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主持“三交史”重大项目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多项,在学术研究和为国家咨政建言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
一、师德师风
该团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团队建设的第一标准,团队成员以新文科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教育戍边”理念,为边疆区域基础教育事业培养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团队成员教师品德高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教书育人初心,以学生为中心,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为人师表,广受师生好评。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师德师风典范作用。做“四有”好老师,起到示范表率作用。
二、教育教学
团队立足吉林,面向全国,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骨干师资和其他各级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体悟东北边疆历史文化,铸就深厚家国情怀,树立投身边疆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理想,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团队成员在“教育戍边”理念指导下,立志做“大先生”,潜心做大学问,提升学生学术创新水平。团队成员中多人次获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三、科研创新
团队把研究边疆民族文化,践行学术戍边作为使命。姜维公教授带领着全国高句丽渤海研究领域的主要力量,承担着“东北民族与边疆”领域重大学术研究和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重任。他带领团队遍访国内相关领域专家,踏查东北边疆山川古迹,走访民间收集社情舆情,查阅历史档案资料,搜集整理国外学术动态,深入开展学术研究。
四、就业创业
团队以省级非遗保护基地为依托,为长春市二道区双安社区开展系列文化讲座,为吉林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非遗讲座培训。以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契机,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借助文化保护推动经济发展。2017年获批九台满族祭祖习俗吉林省省级非遗传承基地。主持传承基地场所“双喜老宅”的扩建改造工程,使之成为东北地区少有的满族祠堂,九台区胡家乡小韩村“双喜老宅”已远近闻名,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小韩村因此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9年,传承基地获中国观网(第三方评价)“东北乡村旅游先锋榜”。培训非遗传承人30余人,其中有5人成为长春市市级非遗传承人,3人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关氏家族关长宝被评为长白山技能名师。
五、社会服务
团队把资政建言服务地方社会作为己任,为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安全厅、吉林省网信办及通化、辽源等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服务百余次,成果获得采用或批示。从2014年到2019年,连续组织7批200余人次开展东北边疆考察活动,考察历史遗存、踏查边界演化标识,发现一系列影响东北边疆安全、民族团结的问题,如当地博物馆将“高句丽”与“高丽(朝鲜)”混淆的知识性错误等,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团队成员参加吉林省政协资政协商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推进萨满文化非遗产业开发”等建议,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好评;接受新华社采访,为其提供古代朝鲜半岛研究方面的学术建议。为吉林省安全厅业务干部做“中韩高句丽历史争端”等专题培训。协助吉林省高句丽研究中心完成调研,为省内外安全部门提供咨询服务;与吉林省方志编纂委员会合作开展吉林地志编纂工作,目前已出版《双阳简史》《农安简史》《长春简史》等。为吉林电视台“吉林访古”栏目录制电视节目,介绍高句丽壁画墓;为辽宁桓仁五女山城风景区装饰设计提供咨询服务;为长春市图书馆区域信息服务中心策划“世界文化遗存——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专题展览;为长春市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组织的“学术大讲堂”做讲座,普及高句丽文化知识等。还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审读办公室提供咨询服务,为吉林省萨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长春市九台区锡克特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提供文化产业指导。新冠疫情期间,黄艳副教授参加吉林都市频道“公勺公筷”相关宣传活动,讲授中国古代就餐传统等问题。
六、团队建设
重视科研与教研团队的建设。2013年之前,即建有“东北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东北边疆历史文献信息中心”及“东北民族与疆域重点研究基地”,为团队教师的教研工作构建良好的平台。组织高素质的教研团队,讲授的课程“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均获批省级精品课、优秀课。目前,拥有东北民族与边疆高层次博士人才培养团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教学团队、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中国史教学团队、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中国史科研团队、首批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团队等多个教研团队。2018年,中国史学科获评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学科,“东北民族与边疆”国家特需博士培养项目五年验收优秀。历史学专业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顺利通过师范专业认证。优化基础学科拔尖基地学生培养制度,培养效果明显,优秀基地生在全国学术研讨、论文评比、教学大赛上皆榜上有名。
七、主要贡献
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及省级各类项目27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出版专著3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东洋史研究》等高端期刊发表论文202篇。科研成果实现了学理性突破,有力驳斥了外国学者错误观点,争得了学术话语权,为构建高句丽渤海问题话语体系做出突出贡献,3篇咨询报告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重要批示。近5年,团队教师共取得科研经费总计达到1758万元,年师均经费达到9.5万元。在教学改革方面,获批2021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1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1项:“民族史观下的高校中国史课堂设计与改革”,教改论文“高校中国史课堂少数民族史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获吉林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团队成员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民俗与宗教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吉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关东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吉林省“十四五”规划学科专家。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党史与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日本创价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日本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等。多人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