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超快与极紫外光学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鞠华军 3769293
长春理工大学超快与极紫外光学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鞠华军 3769293

第三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长春理工大学超快与极紫外光学团队

2023-09-08 10:34      来源: 吉林省教育厅

  团队负责人:林景全

  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简介

  林景全 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1966/11,群众,研究生,博士,团队负责人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与超快光物理。

  林景全教授是国际上少数几名早期便从事极紫外光刻相关研究的华人。分别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日本电话电报公司,独立行政法人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慕尼黑大学物理系开展相关研究工作。2009年获评海外高层次创新引进人才并回校任教。吉林省C类高层次人才,长春市特级劳动模范,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IOP《Journal of Optics》国际编委,《中国光学》期刊编委。

  高勋 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1978/08,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激光光谱探测与传感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D类高层次人才,吉林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及其应用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激光杂志》期刊编委,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增材制造学会理事,吉林省分析测试技术学会理事,山东省单县公安局联合创新中心首席光电专家。

  匡尚奇 教授/副主任,1981/11,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极紫外多层膜制备工艺优化

  陶海岩 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1985/05,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超快激光微纳加工与应用

  吉林省D类高层次人才,吉林省检测技术学会理事,长春理工大学大珩青年学者。

  宋晓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10,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

  富江敏尚 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07,群众,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与光电子学研究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

  季博宇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10,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超快光物理,超快纳米光子学

  吉林省D类高层次人才。

  窦银萍 副教授,1987/07,群众,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激光诱导极紫外辐射优化

  吉林省D类高层次人才。

  郎鹏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0/01,群众,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超快光物理,等离激元诱导光电子发射的高时空分辨研究

  谢卓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02,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激光辅助放电等离子体极紫外光源研究

  李博超 讲师,硕士生导师,1989/02,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极紫外多层膜掩模缺陷检测研究

  任玉 讲师,硕士生导师,1985/02,群众,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超快光物理,多光谱芯片应用

  吉林省D类高层次人才。

  徐洋 讲师,1993/06,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超快光物理,超快等离激元动力学演化高时空分辨研究

  赵振龙 讲师,1994/06,党员,研究生,博士

  研究方向:极紫外光学,极紫外多层膜制备

  团队主要事迹和贡献

  团队主要事迹:

  团队负责人林景全教授先后在日本、德国等著名研究机构工作近十年。作为核心人员主持了日本、德国及欧盟的大型极紫外光刻项目中的多个子课题,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极紫外光刻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他也有很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2009年在国家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的感召下,他谢绝了国外单位的挽留,主动放弃了国外先进的科研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为祖国的发展默默奉献。他是国际上少数几名早期便从事极紫外光刻相关研究的华人,一直在极紫外光源、掩模检测等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为我国攻克极紫外光刻领域“卡脖子”难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林景全教授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与道德情操,在回国后,面对科研工作从零开始的局面,日夜奋战,建立了先进的超快光学和极紫外光学实验室,组建了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在林景全教授带领下,团队潜心育才、攻坚克难、有力推动了我国超快光学与极紫外光学领域的发展。在我国面临极紫外光刻‘卡脖子’问题时,团队负责人林景全能够挺身而出,敢为人先,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率领团队成员日夜奋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攻关,终于攻克了光刻机中的一项关键性“卡脖子”难题,使得我国在该项技术方面不再不受制于人。

  团队成员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队负责人林景全被推选吉林省政协委员和吉林省侨联委员。作为政协委员,他主动参与各种政协活动,积极为政府工作进言献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团队负责吉林省精品课《激光原理》,成员长期担任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成员们能够将“思政”内容很好地融入课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前沿以及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迄今为止,团队共指导研究生200余名,博士生30余名。其中获了王大珩光学奖1人,获横山明聪奖学金1人,获得优秀来华留学生称号1人,仪器仪表奖学金2人,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此外,团队成员积极投身到教书育人中来,并针对自己的授课体系,努力钻研和探索有效的和适应时代的教学范式和方法。团队成员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中也屡获佳绩,指导学生利用高光谱芯片开展了相关研究,成果荣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科技创新类别金奖以及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团队贡献:

  团队成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重大科学计划(973)课题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2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基金委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基金12项、国家基金委青年基金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共40余项。获批省级教改课题7项,校级教改课题3项。团队成员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6本,在Physical Review杂志系列,Nanophotonics,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

  在解决了光刻机中的一项关键性“卡脖子”难题之后,团队将所掌握的关键技术转化给我国高科技龙头企业,首批转化合同金额2000余万元,在突破国外技术垄断、保护民族工业安全、占领科技制高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外,为保护我省黑土地珍贵资源,团队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展了土壤养分与污染物光学检测工作,为保护我国黑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将超快激光加工技术应用于国内某航天仪器关键器件中,并成功将飞秒激光微纳结构制备技术引入核工业领域,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进行相关测试和工程验证。

  林景全教授还是一位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构建了一支老、中、青年龄分布合理的优秀团队,并作为负责人建成了吉林省超快与极紫外光学重点实验室。其中正教授7人,副教授5人,讲师10人,40岁以下中青年12人。团队成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数量在我校名列前茅,体现了团队在基础科学领域扎实功底。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团队与慕尼黑大学、日本产综研、北京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物理所以及上光所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进行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团队成员曾多次受邀在相关的国际学术大会上做邀请报告,并担任了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光学杂志》国际编委,《中国光学》《激光杂志》等期刊编委。

  在林景全教授悉心指导下,近年来团队成员晋升正教授4人次,晋升副教授5人次。团队成员富江敏尚教授于2019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近五年,团队成员先后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长白山友谊奖、吉林省首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引进人才、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省拔尖创新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人才、入选吉林省科技创新团队5个。团队负责人先后获得了侨联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