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负责人:成宪武
团队负责人和成员简介
成宪武,主任医师,二级教授,1966年2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组织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在周围血管病、冠心病和心衰发生及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2018年4月全职回国以来,入选中组部科学家,吉林省A类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津贴。2020年全国学术影响力百强学者(心血管领域排第25位),省科技厅“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该实验室近三年获得财政专项、延边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资金支持,正向国家级一流实验室迈进。2021年由省委组织部推荐参加天安门“党建100周年”庆祝活动。2022年荣获“中国侨联贡献二等奖”和“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才”等荣誉称号。在三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申报人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与学校和附属医院共进退,用责任和担当构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为抗疫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校抗疫捐资5000元。先后主持完成国内外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曾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6项省部级科技奖;学术论文在Circ、JCSM、Nat Med、Circ Res、Nat Commun、Eur Heart J、J Am Coll Cardiol、JACC Cardiovasc Imaging、ATVB、Hypertension等心血管领域较高水平SCI发表180多篇;曾荣获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延边州“金达莱学者”和延边大学“图们江学者”等荣誉称号。现担任美国心脏病协会动脉硬化分会/高血压分会常务理事、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日本动脉硬化学会常委、日本循环器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委员。担任国家科技奖、科技部“111基地”、国家留学基金委、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及Circulation Journal等8种SCI杂志的副主编/科技编辑及编委。
张学武,教授,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和吉林省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长期从事肿瘤药物的研发工作,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Frontiers Pharmacol,Front Cell Dve Bio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相关SCI论文20余篇,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李玉子,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主任、医疗总监。 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
李香,女,朝鲜族,1971年生。现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心血管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断、治疗。2021年被聘为吉林省第八批三级岗位。
金基永,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疗区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自体骨髓及外周干细胞移植和心肌细胞及神经细胞再生的研究。
杨光,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生于1972年11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致力于冠心病及难治性高血压、心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赵光贤,教授/主任医师,心衰中心副主任,1974 年 7月,中国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研究。每年“心力衰竭日”积极下乡为当地人民群众 进行义诊并宣传相关知识。定期支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协助医院心内科建设,致力于心内科冠脉介入手术的发展,并指导医院疑难病重患者的治疗。
胡丽娜,正高级研究员/教研室副主任,1982年8月,群众,医学博士,现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病的研究。
姜海英,教授/教研室主任,1975年10月生,吉林延吉人,中国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神经内分泌生理学研究。疫情期间认真开展线上教学,积极参与自愿者工作。
许文虎,副主任医师,胸痛中心副主任,延边州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秘书,1979年5月,中国共产党员,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研究。参与编写著作《冠心病介入球囊与导引导丝》,《心血管疾病诊疗实践》,《实用内科基础临床诊断治疗学》等。
元奎昌,男,朝鲜族,44 岁,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现任心血管内科二疗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洪兰,副教授/延边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1982年7月生,党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吉林省E类人才。长期致力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基础研究,同时承担医学院多门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延边州科技特派员,承担吉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
柳美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曾在日本千叶大学心血管病学攻读博士,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健康所任职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干细胞治疗冠心病心梗、心衰及再生医学相关研究。
岳学玲,实验师,1989年10月生,群众,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工作。
朴丽梅,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6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血管老化与再生学研究。
类延娜,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教研室副主任,1983年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于2010年11月参加工作,现就职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为重症心血管疾病及血液净化技术。
金香兰,女,朝鲜族,1983年4月生,中共党员,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崔日花,女,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工作。2019年疫情爆发以来参与门诊预检分诊疫情防控工作,并作为保健医师到新冠疫苗接种点工作3个月。
金美,女,朝鲜族,药学部副主任,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药剂科科长,副主任药师,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
朴锦顺,实验员,出生于1984年8月,群众,毕业于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10月,在延边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就职,在这期间学会了如何饲养管理实验动物小鼠,并了解到对SPF级实验室屏障环境设施的管理。2021年2月,入职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延边医院),加入到了由成宪武教授带领的千人团队。在千人团队中主要负责实验动物基因敲除小鼠饲养管理、基因鉴定、管理实验室等。
俞成林,副主任医师,198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现任医务处副处长、兼急诊科副主任、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主任。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2019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爆发以来,2020年2月2日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患者,去年2022年3月2日我州疫情爆发以来,本人进入我院隔离病房、珲春方舱医院、和龙方舱医院等地救治新冠患者,去年在方舱工作时间长达6个月左右。
金雪英,女,朝鲜族,1982年生,博士研究生。现任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心血管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断、治疗。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教师团队
朱成杰,男,朝鲜族,36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2022年12月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和“援外先进工作者标兵”。
朴贤姬,1993年4月19日出生,中共党员,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应激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曾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并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延边大学科技发展课题一项。
金雄杰,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电生理科副主任,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
吴雨娜,医师,1988年5月,中国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血管病的研究。于2021年回国后进入延边医院博士后工作站继续相关研究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吴宏宪,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1984年1月,中国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专长冠心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
孟祥坤,男,汉族、34岁,中共党员,主治医师,副研究员,2008年6月毕业于延边大学医学院、学士;2013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临床学院,外科学硕士;2022年名古屋大学,医学博士。
王海龙,男,33岁,临床医学博士,博士后经历2年。主攻方向: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曾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学习2年(2017-2019)。目前担任PLOS ONE SCI心血管疾病方向杂志审稿人。
辛明龙,男,医师,1985年10月生,中共党员,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
方恩男,男,主治医师,1986年5月生,人民群众,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慢性应激与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
团队主要事迹和贡献
“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教师团队”于2018年组建,领军人系吉林省 A类人才、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延边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兼高血压主任成宪武教授,自组建以来,团队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扎根边疆,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为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和后备力量。主要事迹如下:
(一)立德树人,甘于奉献,夯实人才培养质量
团队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周期,不断践行“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着力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医学技能,培养科研思维,强调科研诚信。指导学生作品在国际大赛中获奖10余次,指导学生发表20余篇SCI高分论文,定期选派优秀硕博士生到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交流学习。团队教学成果显著,由团队张学武教授主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本科生“五维融合”实践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22年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团队注重在生活上对学生给予关心和照顾,曾多次以团队和个人的名义资助贫困学生出国学习和深造,累计金额超过10万余元。近几年,团队累计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等60余人。
(二)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推进医学事业发展
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在Circ 、JCSM 、JACC 、EHJ 等心血管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2项,连续成功举办3届“长白山国际心血管病论坛”,团队成员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受邀讲座70余次,2021年获批吉林省科技厅“慢性应激与心血管重点实验室”。在成宪武教授的带领下,团队致力于推动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长期从事组织蛋白酶/金属蛋白酶在周围血管病、冠心病和心衰发生及血管再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在国际上率先证实了组织蛋白酶K通过Notch1激活调节血管再生的新作用机制,开辟了有关“探讨组织蛋白酶K与细胞内信号道路”的研究新方向,所提出的“组织蛋白酶K通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Nptch1活化调控细胞凋亡/增殖”观点受到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认同,为当下日益增多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及治疗靶点。这一系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为提升我国心血管病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医者仁心,心有大我,造福边疆地区百姓
团队始终以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心血管健康”为己任,立足国家卫生领域重大需求,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广泛布局,重点攻关,开展辐射整个心血管疾病事件链的防控研究。成宪武教授带领团队在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及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重建机制、血管再生分子机制以及组织蛋白酶在心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已处于该领域国际先进水平。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心脏电生理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各类心脏及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团队定期组织开展乡镇、农村义诊活动,直面村域群众健康需求,有针对性为人民群众开展诊疗,团队成员每年累计参加义诊活动10余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团队开设了“高血压患者健康交流”微信群,在线上为患者答疑解惑,把医疗服务延伸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目前2个微信群累计患者数近1000余人,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满意度。
(四)至诚报国,团结协作,实现团队持续发展
心怀爱国之情,笃行报国之志。作为团队带头人的成宪武教授,放弃日本的优厚待遇,怀揣着一颗“建设边疆、繁荣边疆、发展边疆”的炽热之心回到了家乡延边。团队中有24人有海外留学研修的经历,但他们最终都选择回到祖国、回到家乡,选择做边疆百姓健康的守护者、做母校医学学子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团队在管理和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团结协作、全方位发展的理念,制定了“每周组会制”“青年教师帮扶制度”“联合培养制度”等一系列团队管理制度,通过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学术研讨、科研成果汇报、选派骨干成员到国外研学等形式为团队成员创造和搭建发展平台,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团队现有国家级‟长期项目人才计划ˮ高层次人才1人、宝钢教师奖1人。
成宪武教授带领的这支政治素质过硬、具有国际化视野、老中青梯队人才相益互补的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教师团队将始终为学生搭建攀登学术前沿的阶梯,为他们成长成才提供坚实的肩膀,共同为构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贡献
(一)教书育人情况:近几年,团队累计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等60余人。指导学生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10余次,指导学生发表20余篇SCI高分论文。
(二)表彰奖励情况: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科技一等奖、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6次。团队负责人成宪武获中国侨界贡献二等奖、吉林省A类人才等荣誉。
(三)科研立项情况:近年来,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总经费2000余万元,在Circ 、JCSM 、JACC 、EHJ 等心血管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2项。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