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 高分子教学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赵鹏 3769259
长春工业大学 高分子教学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赵鹏 3769259

第三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长春工业大学 高分子教学团队

2023-09-08 09:28      来源: 吉林省教育厅

  团队负责人:吴广峰

       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简介:

  吴广峰,男,1970年生,吉林省白城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科学研究处处长;吉林省第二批拔尖创新人才,省级化学工程与技术特色高水平一流A类学科首席负责人,省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流专业首席负责人,吉林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吉林省化工、材料专业本科教育教指委委员;从事乳液聚合、功能性聚氨酯、碳纤维助剂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8项,企业委托项目12项,主持科研项目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近五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2件,成果转化4件;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61人,博士毕业生3人。

  张明耀:男,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春工业大学校长,科技部“十二五”材料领域863评审专家,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003年6月东北大学材料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乳液聚合技术和碳纤维制备技术。先后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吉林省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委托的多项科研任务,在乳液聚合技术、ABS树脂改性、碳纤维制备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工作。共申请和授权了9项专利,在Eur. Polym. Sci.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约60篇,合作撰写专著1部,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吉林省优秀产学研联合项目一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孙树林,1976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长春工业大学石油化工产业学院副院长。中国石油吉化公司技术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中国化学会会员,吉林省兵工学会会员。2006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荣获吉林省高校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荣誉称号。美国Lehigh University访问教授。国际期刊Polymer chemistry,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Polymer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polymer chemistry,polymer international等杂志的审稿专家。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高分子强韧学、生物降解材料、储能膜材料、水凝胶等领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期刊论文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吉林省人才开发资金项目、留学归国优秀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教育厅等省部级项目近30项。

  高光辉,男,汉族,1979年3月出生,吉林省磐石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材料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长春工业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荣获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杰出青年、吉林省双百千万人才(省委组织部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政府津贴)、吉林省创新创业人才(省人社厅)、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省人社厅)、吉林省首批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省教育厅),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好青年(爱岗敬业类),江苏省连云港花果山人才等荣誉称号。2003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师从颜德岳院士),2007年硕士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师从张会轩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于韩国成均馆大学(师从李斗成院士),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2年引进回国并破格评为教授。2012.3~2013.3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教授,2013.5~2016.6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2015.8~2015.11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访问学者。主持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局项目、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引导基金、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吉林省发改委项目、吉林省教育厅项目,长春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企业横向课题等20余项课题,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在包括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Small, Biomaterial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120余篇SCI研究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已授权12项。

  周超,女,1978年11月出生,吉林省敦化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香港理工大学(The Hong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纺织与制衣系「纳米技术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环境友好型水性树脂的合成。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吉林省科技支撑计划重大专项、留学归国优秀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长春市科技局,吉林省教育厅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开发了皮革涂饰用水性聚氨酯乳液,水性油墨连接料乳液,环境友好型汽车油泥装饰膜乳液等水性涂饰产品水性聚,以及聚氨酯防水涂料,水性木器漆,水性阻尼涂料,水性阻隔涂料,水性阻燃涂料等功能性环保涂料。研究开发的MBS核壳改性剂在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公司实现了产品化。

  刘伯军:男,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致,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吉林省创新创造好青年,2017年6月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1年1月被聘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从事ABS树脂合成与改性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及中国石油等课题1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荣获2022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付中禹,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春工业大学优秀青年学者。2018年6月毕业于长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主要从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有机硅材料、聚合物基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开发与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碳纤维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课题十余项,企业委托课题两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项,科技成果转化三项。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0余篇。

  1、爱国是授业的基石,融课程思政于每一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高分子教学团队每个成员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团队领头人张会轩教授,1990年从英国Lancaster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安逸生活回到长春。拒绝了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邀请,扎根到吉林工学院,投身于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他是爱国主义的坚守者和传播者,以祖国的需要为最高追求。在回到吉林工学院后,他从一瓶一罐组建了高分子科研和教学团队。他时常利用在国外的亲身经历说明祖国的优越性,培养同学爱国、爱专业的热情,榜样的力量让高分子团队成员奋勇图强,信心倍增;一个人的人格的魅力,成星星之火,致燎原之势,驱使团队不断前行。

  高分子团队所有成员坚守教学第一线,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过程。老师们定期举行党课及政治学习,时刻跟随党的路线,把党的思想及时传递给学生。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团队教师就深入到学生内部。从入学教育到专业介绍,从生活指导到人生观的树立,为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指引方向。在学生刚刚离开父母独立进行大学生活开始,就用关爱用责任去带领学生开始新的生活,让学生建立起独立学习的能力。

  2、团队支撑高分子专业建设,成为专业主力军

  从1990年开始,立足于地方院校的建设,组建了高分子团队,使得我们高分子专业得到了发展,成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及重中之重学科,跻身于众多高分子专业名校之中。在团队的支撑下,高分子专业2009年获得国家第一批优势特色专业,2010年获批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十二五”省级特色专业,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了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2019年高分子团队申报并获批全国第三家涂料工程专业,将高分子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具体化,实践化。2022年高分子团队为了保持和提升学校在碳纤维领域研究的特色和优势,培养高水平碳纤维领域的专业人才,组建了吉林省碳纤维学院。

  3、科研是国家增强实力的动力,作科研与教学共进典范

  高分子团队坚信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以打造地方工科院校为特色,将科研创新与立足于地方建设相结合。团队深知担负着为地方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近几年承担吉林省“双十”、“双百”项目各1项,团队涌现出学校“三育人”先进个人和教学效果优秀教师等10人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6次,主持省级重大,重点项目18项,国家自热科学基金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专利32项,获得经费6000万元。从本科生教学到研究生培养,我们“以实践为基础,以创新为灵魂构建教学体系,以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为核心,加强学生合作精神、创新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高分子团队的育人理念。

  团队在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突出社会效益的同时,不忘兼顾教学优化和团队建设,力争做到全面发展。一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研实训题目,建立了3条科研生产线,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受到与实际生产相同的现场教育。二是通过科研促进团队建设,进而增强学科与专业实力。团队骨干成员在学术造诣与学术思想上不断追求进步,力争为整个团体起到领袖性的作用,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成长。“把事业当作生命”,在这个团队里不是一句空话。几年来,高分子团队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授权点的获得,发展到博士授权学科;从高分子省级“十一五”、“十二五”特色专业到国家级特色专业;从高分子省级重点学科到省级品牌专业;从校级重点实验室到省级示范实验中心。这些成绩的取得,造就了我们高分子学科在省内的一流的地位。

  4、扎根吉林,把论文写在吉林的大地上

  多年来,团队教师依托吉林省的石油化工、汽车及新材料企业优势,发挥团队特长,走出了一条富有长春工大特色的发展之路。2003年至今,团队与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纤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纤维原丝生产技术及水相悬浮法聚合技术,该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碳纤维市场的技术垄断。生产的军品碳纤维产品性能达到了国外顶尖产品的标准,满足了国家战略武器对关键结构材料的需求,并在吉化公司建成了百吨级碳纤维原丝生产线,被国家认定为我国第一个宇航级碳纤维生产基地。此成果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吉林省优秀产学研联合项目一等奖;民品碳纤维产品产量已经成为国内最大规模。此外,团队在高品质ABS树脂开发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与吉林石化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出高品质ABS树脂生产工艺,并在吉林石化建立了产能为60万吨/年的生产装置,产品年销售额高达60亿元,其开发出的注塑级ABS 0215A树脂被认定为国家名牌产品,该成果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团队为企业解决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并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高达100余人,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