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杨爽作品《吉林省县域籍高职学生回流创业创新意愿及对策研究》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陈尤欣 2809331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杨爽作品《吉林省县域籍高职学生回流创业创新意愿及对策研究》

2019-01-29 09:2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作者: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杨爽

  作品:《吉林省县域籍高职学生回流创业创新意愿及对策研究——基于2018年吉林省大学生“吉林人才 创业创新”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一、调查背景

  吉林省是个教育大省,现有高等学校58所,其中高职院校25所,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教人才优势,吉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吉林省县域籍高职学生的支持与参与,吉林省各县域经济条件相对于各市(区)相比缺乏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出现了外地人才不来,本地人才不回的现象。目前吉林省处在新一轮全面振兴、创新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使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平稳发展,是摆在全省、各市区、县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各市(区)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中坚力量,县区经济发展是全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县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加大对县域人才的引进,增加县级人才发展基数,才能在激励的竞争中取得成绩,如何才能将吉林省的县域籍高职教育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让更多吉林省县域籍高职学生回流创业创新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018年全国有820万毕业生,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回流创业创新是缓解就业的一种途径。为了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村创业的优惠政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创业专项教育,鼓励大学生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互联网+农业”等适合在县域级开展的创业创新项目,激发大学生到县籍区域创业的热情。2018年吉林省为鼓励吉林人才创业创新出台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若干意见》([2018])4号)文件,为了贯彻落实此项文件精神,宣传吉林省18条人才新政,深入挖掘吉林人才创业创新典型人物、事迹故事、现象经验等,吉林省人社厅和中国吉林网以及长春电视台决定在省内各高校、技工院校联合开展“吉林人才 创业创新”主题实践活动。如果县域级基础技能人才招不来,关系到吉林省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问题,在落实我省人才新政方面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成效。笔者所在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传达吉林省文件精神,大力宣传指导,组织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笔者暑期带领红色文化社团全体成员在吉林省县域级开展调查,现就吉林省县域籍高职学生回流创业创新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利于更多县域籍高职生回流创业创新,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提高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举措,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创业创新课程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从而为社会提供可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吉林省县域籍高职生回流创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调查实施

  笔者利用2018年暑期对吉林省县域级高职生开展了回流创业创新的意愿调查,调研过程为了提高调研效率,调研主体对象为我院红色文化社团成员明确了工作分工,并同时运用“问卷星”采用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走访调研两种方式收集问卷信息,委托各系就业工作负责人随机抽取县域级高职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90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个人情况、家族状况、创业经验、创业意愿、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等几个方面内容。

  (二)样本描述

  1.样本的特征

  调查样本涉及理科、工科、人文社科类、语言类、教育类、金融几个大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参与问卷调查的男生463人,占总人数的78.47%,女生127人,占总人数的21.53%;大一学生442人,占74.92%,大二学生131人,占22.2%,大三学生10人,占1.69%,还包括离校未就业7人,占1.19%。调查选取了有代表性和可信度高的样本,从总体上看,回流创业创新样本中男生高于女生。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占35.93%,其他经济来源占一小部分,说明县域级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民家庭,会对创业创新意愿有一定影响。

  2.样本学生回流创业创新的意愿

  在抽取的调查样本中,有255人有回流县域创业创新的想法,占43.22%,有335人没有回流创业创新的想法,占56.78%。在问及回流创业会在哪一级行政区创业时,67.63%会选在市级创业,有20.51%会选在县域级创业创新,镇及村级各占7.29%和4.58%,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不会选择回流创业,即使创业也会选在城市区域创业。关于回流县域区域创业主要意图数据表明为造福家乡、创业创新前景广阔、解决就业困难问题占有更大比例,分别为56.61%、38.47%、27.63%,还有一部分喜欢农村的居住环境,占25.93%。如果有创业打算,他们会把创业项目选择在开店(休闲娱乐业)、信息业(科技、软件)、电子商务三个主要方面,而不是选择与自己专业紧密相关的技术技能方面创业。如果没有创业想法,58.14%学生认为创业风险过大,43.05%的学生之前没有了解过创业政策,还有亲人不支持和县域级创业环境差两个主要原因。

图一创业意愿调查情况

  3.关于对创业政策的了解

  在问及“大学生回流创业需要做哪些准备”的多选题的问题上,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了解有关回流创业的政策、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筹集创业资金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 对创业创新政策的了解43.39%的学生是通过一些新闻了解到的,还有33.39%是通过学校的创业创新课有一点了解,所以38.14%学生认为大学期间举办创业政策解读非常有必要。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当前的创业政策对县域籍高职生回流创业创新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也说明创业政策是创业环境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创业的意愿。同时也反映出高职院校要加强在创业政策方面的宣传和普及。

  4.关于创业资金

  在创业资金来源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银行贷款是学生创业的首选条件,希望银行为其提供无息创业贷款的占36.1%,希望政府提供创业补贴的占16.95%,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于个人储蓄,占到50%,通过银行小额贷款的不足5%。希望银行改善金融服务措施的调查结果显示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利率、降低创业贷款门槛、和提高创业贷款数额排在前三位。

  (三)县域籍高职生回流创业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县域用人理念滞后,留才措施不到位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激励和人才吸引政策,优化县域人才环境,加快培育集聚创业创新人才队伍。随后吉林省各县域政府出台了《人才工作规划》《人才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由于各县人才政策宣传不到位,以及县域用人单位人才使用观念不强、留才措施不到位,对人才奖励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缺乏对县域籍高职人才的吸引力,调动回流人才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不够,导致人才外流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流向长春、吉林等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很少有高职毕业生愿意选择回县域工作,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是吉林省各县域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2.县域高职生自身观念和能力的因素

  对于回流创业创新的县域籍高职生来说,从小到大生活在农村环境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热爱家乡,有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意愿,但是由于亲人的不鼓励和不支持或自己的小农意识及官本位意识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县域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以后的发展空间会受限,县域政府提供的发展平台也不尽人意,目前县域回流创业创新人才的成功案例比较少,如果回流他们还是愿意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于县域部分有回流创业的高职生来说,由于自身综合能力不足,面对竞争的压力和艰难的创业过程缺乏信心,还有来自高职院校的创业创新教育重视不足,有的学校创业创新教育刚刚起步几年,不能很好的将大学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不强,与大学生创业创新所需要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反差,所以一部分有回流创业想法的也成了无奈之举。

  3.县域创业环境和配套服务不完善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吉林省县域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但由于吉林省是老工业基地,地处东北,受地势较偏,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畅等因素影响,加之县域人才外流,创业创新配套服务设施并不完善,缺少创业创新环境。政府对创业创新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资金、政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具体涉及为创业提供贷款优惠、免收行政性收费、免费的创业创新培训、税收优惠、创业手续简化等。政府对创业创新扶持力度越大,回流人才创业的意愿就越强烈。实际上政府对回流人才创业创新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政策不到位,使不少创业者业未创,心先疲。由于创业的政策宣传不到位,部分想回流创业创新的县域高职生缺少对创业政策的全面了解,导致创业创新效果不明显。近几年来,吉林省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创业创新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本课程仍在探索阶段,虽然每年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大赛,授课教师缺少创业创新实践经验,使得教学效果和指导能力受限。

  三、吸引县域高职专业技能人才回流创业创新的对策研究

  (一)强政策,回引专业技能人才

  按照吉林省人才新政的有关要求,将吉林省各县域高职专业技能人才作为县域领导联系人才的重点,建立吉林籍人才信息库,定期组织在外人才回访等活动,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营造有利于回流创业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财政、市场、法律政策,降低回流创业的门槛,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强化返乡创业金融服务,做好重大创业保障,协调解决审批、资金、土地等问题,确保创业创新项目落地生根。营造人才交流自由、资源共享的良好环境,与在外人才达成合作共识,将人才引进县域创业创新,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高技能人才带回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回流县域创业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鼓励高职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创新,推进农村创业创新,让县域成为高职学生创业创新的理想地和舞台。

  (二)搭平台,合作对接人才

  吉林省各县域鼓励企业、经济园区、科研单位通过项目合作、回流创业、聘任兼职、技术指导、讲学、科研攻关等多种方式,建立亲、清新型关系共同研发产品,提升经济园区和企业整体实力和科技含量,真正把创新资源布局到乡镇,引导技术、信息、管理、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县域汇集,不断提升县域科技服务能力。建议企业和高职学校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学校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创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帮助学生提升的创业创新实践经验和实战能力,降低创业创新失败率;企业可以选派优秀专家来校授课、讲学、培训,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所需人才。各县域人社部门可以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推动政策互通、信息共享,加快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为人才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流动提供便利条件。不断扩大人才引进视野,依托“血缘、业缘、地缘”和各类办事机构、商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准确掌握在外优秀人才基本情况,建立人才数据库平台,根据当地实情和涉及领域,筛选出重点引才对象,安排专人点对点联系和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创业型人才返乡创业创新。

  (三)优环境,助推人才创业创新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明确回流创业人才待遇,为其提供一系列便捷服务,确保放心回流创业创新;激励引导机制,为回流创业创新搭建平台,各高校开设理实一体的创业创新课程,举办创业创新大赛,对学生的创业创新进行技术指导。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并提供创业创新培训、成果奖励、配套工作场所等一系列支持,用实实在在的扶持服务为创业创新提供保障,使其放心发展;提供便捷服务,为回流创业创新人才营造环境,成立专门的人才服务机构,通过一站式服务,代办制等服务模式,让县域人才有信心,有能力留下来,推动县域经济创新转型发展。

  (四)重宣传,引导创业创新意愿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县域高职学生回流创业创新的意愿和动态,营造吉林省县域高职生创业创新氛围。学校、所在政府、社会要积极利用新闻媒体资源如依托网络、广播、电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建立县域高职学生回流创业创新的个人档案,为列入培养计划的学生开展交流学习,面对面辅导、帮扶,解读政策、宣传创业创新成功案例,提升学生的创业信心。组织优秀创业典型走进高校为回流创业群体开展政策宣传、创业指导、经验交流、讲座、报告,让在校高职学生加深对县域的了解,转变传统观念,鼓励高校开展创业创新大赛,在大赛中发现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帮扶大学生回流人才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引导创业创新意愿,吸引更多的未就业人才返乡创业创新。

  总之,创业创新是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府、企业、大学生群策群力。县域高职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当地县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开展创业创新。“吉林人才 创业创新”活动,有利于助推吉林省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吉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为吉林籍高职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发展平台,使他们成为助推吉林县域创业创新、振兴吉林的一分子。

  参考文献:

  [1] 金益多.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M]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95-98

  [2]矫兴艳,赵玉英,薛永存等.辽西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6(2);58-62

编辑: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