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森到农牧民家下乡义诊
高树森,男,汉族,39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长春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该同志质朴赤诚,勤恳踏实,是一位热爱工作、医技精湛、关怀患者的青年医生。1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他一直孜孜以求,积极进取,1年的医疗援疆经历,他始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援疆医生的工作岗位上,他用爱传递真情,为阿勒泰地区的各族群众送去了健康与关怀,为医疗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梦想。
主动请缨 援疆路上显初心
2017年2月,医院接到援疆任务,为期三年。新疆,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黄沙漫天、广袤无垠、贫困落后的省份,而阿勒泰,则是新疆最北部的城市,那里的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却很短促。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高树森得知这一消息后,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承担了此次援疆医疗工作。就这样,他告别了年仅7岁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将家庭的重担交给妻子,在家人的眷恋和不舍中,带着医者初心,背上行囊,毅然踏上了援疆之路。
初到阿勒泰,高树森迅速克服了气候、饮食、风俗习惯等不适,克服了对妻儿、父母的思念,把阿勒泰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在此期间,他认真接受市委组织部、地委组织部等职能部门的系统培训,充分了解了阿勒泰市的相关民俗、民风。同时,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积极响应自治区及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号召,宣传、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生活中,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与回族同胞结亲、帮扶,与哈、维、回、蒙及汉族同事、朋友、邻居友好共处,短短一年时间,就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细致入微 发挥特长赢口碑
一年来,高树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爱洒在了边疆大地上,自踏上美丽的阿勒泰土地后,他被分配在阿勒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到岗后,他迅速熟悉医院的规模概况、科室设置、人才结构,仪器设备及各项技术指标,虚心向医院的干部职工学习,了解当地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情况,最后,他发现阿勒泰地区因医疗水平落后,地广人稀,相关检查缺少,农牧民居住地高度分散,许多人因寒冷的气候常年高盐、高脂饮食,故高血压是当地常见病的一大“难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高树森的一贯作风,他马上结合该医院及神经内科的具体情况,与科室主任密切配合,积极推广神经内科相关疾病的诊疗规范,坚持每日带教查房,保证每周出诊2天,认真完成所有会诊。此外,为了让更多当地人意识到改变高盐高脂饮食习惯的重要性,高树森还向医院提出要“走出去”,于是,他多次克服自然环境以及交通不便的阻碍,不惜出行数十公里甚至数百公里,坚持来到闭塞的村庄为农牧民解决身体疾苦,遇到没有外出道路的村庄,高树森就会耐心等在路旁,直到村里的牛马车驶出,才能拉他进村庄为农牧民看病。有人问他是否辛苦,高树森动容的告诉我们:“当你看到农牧民们对医生的尊敬和信任,看到他们煮好热气腾腾的奶茶欢迎你时,这一身疲惫真的算不了什么。”
一年来,高树森门诊共诊治患者近500余人次,会诊100余人次,参与下乡义诊及宣教10余次,受益的农牧民不计其数,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授人以渔 无私奉献创佳绩
因阿勒泰地区主要是哈萨克族群众,为了更好的就医沟通,高树森主动学习哈萨克族语言,热情的关怀,精湛的医术,可以简单的哈萨克语沟通,已成为“高多克特尔”(哈萨克语高医生发音)的标志,当地群众都特别愿意找他就医。
入疆以来,他深深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正含义,如援疆三年到期,他没把医疗技术留在当地,又怎能心安,于是,打造一支神经内科的专业人才队伍,成了他最大的奋斗目标!然而,雄心壮志刚起,他就迎来当头一击,阿勒泰市人民医院因发展滞后,很多检查设备无法配套,神经内科没有CT机,这对于医生来说无异于断了他的“左膀右臂”,面对困难,高树森从未放弃,他积极联系其他医院,努力协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至他院检查头部CT后再来找他诊治,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漏诊、错诊。为了提高当地医生的诊治水平,在临床工作之余,他积极进行科内带教讲课任务,为了对带教医生重点培养,他有问必答、耐心指导,一旦有时间回长春探亲,高树森都会不遗余力的自掏腰包为带教医生带回新的神经内科资料,经他带教的医生成长进步特别快,目前已能够逐步熟悉神经科相关疾病并可独立诊治病情。1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科室医生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阿勒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更是成为了阿勒泰地区广大群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首选之地,大家都知道这里有一位“吉林省来的神经科专家”,专门治疗“头痛”、“头晕”等症,还根据当地常见病成立了专门的“头痛头晕”门诊,开展了阿勒泰地区首次“耳石症”的诊断及复位疗法,解决了当地很多农牧民多年的顽疾。
亲人离世 坚持归疆忍伤悲
多年来,高树森一直把自己最阳光、最温情的一面给了患者,却把辛苦和困难与家人分享,这也是他最愧对他们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个节假日,他都在临床一线忙碌,毫无怨言,当家庭和工作必须要进行取舍时,他心中的天平总会向后者倾斜。援疆期间,同样身为医疗工作者的妻子独自一人,既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还要照顾双方的父母,生活之难总是无法用言语宣之于口,能让他爱人一直坚持下来信念,就是同为医务工作者的体谅与理解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7年10月,在高树森援疆期间,他的父亲被确诊了“淋巴瘤”,这是一种恶性肿瘤,但对化疗敏感、有效,如果发现及时,并不是没有生存的希望。高树森远在新疆,得知父亲重病恨不得立即奔回长春,但是,他强忍担忧直到将所有工作安排妥当后才出发,回到长春后,他马上为父亲的病情四处奔走,然而,他得到的答案都是:“太晚了!”有熟识的同事问他,这个病起症非常疼痛,老人一定在很早就有病症体现,怎么现在才住院。高树森心存疑虑,回去问病床前的父亲,老人家只微微一笑,询问的次数多了,才无奈开口告知详情,原来早在年初,他就感到腹部不适,只因听说儿子即将远赴新疆,强忍着病痛瞒下了所有人。直到9月份,确认了儿子已经在新疆开展工作,才对家里说出病症,住院时,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出现了腹水,就这样,才错过了最佳就诊时间。得知一切的高树森再也控制不住,痛哭的像一个孩子……悲痛的心情还来不及调整,没过几天,他的父亲就憾然离世。在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后,高树森强忍着悲痛和身心的俱疲,再次踏上了援疆的征程,只因父亲在世时曾对他说过:“你是一名医生,国家培养了你,在需要的时候你要义不容辞!”同时,他也知道,新疆,牧民们在等着他,他的割舍与付出是为了避免更多人父母的离世。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终于人民,恪守医德……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铮铮誓言常在耳畔回响,高树森,一名年轻医生,用他的青春千里援疆,情撒阿勒泰,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医者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