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宝昌:援藏路 高原情 健康内容-健康养生 曹淑杰 2782482

长春好人

宋宝昌:援藏路 高原情

2018-12-14 15:23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image.png

宋宝昌工作照

  宋宝昌,男,48岁,中共党员,麻醉科医生。两次援藏,一次汶川地震救援,这在一个医生的一生中都很少会经历。

  初次进藏  得到认可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里有最高的蓝天,最美的草原。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位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平均海拔4300米,远离交通要道,是自治区级贫困县,也是吉林省对口支援日喀则地区的3个县之一。2009年,宋宝昌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毅然阔别卧病在床的父亲、工作繁忙的妻子及舒适的工作环境,带领省市十家医院的队员们,来到巍巍珠峰脚下,开始了平凡而又不平常的援藏生涯。

  “海拔高、条件差、底子薄、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贫困”等词,一度是定结的代名词。初到定结,宋宝昌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援藏伊始,对于严峻自然环境所造成的高原反应,身体素质不错的他还是感觉吃不消。头痛、头晕、恶心、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各种高原反应症状都出现了,一路奔波下来,更是雪上加霜,血压上升,血氧下降,宋宝昌心里连连叫苦,但是既然来了,按照他的性格,不做出一番事业他是绝不肯善罢甘休的。医疗援助的过程中宋宝昌时刻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工作生活中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藏区人民送去组织最真挚的关怀和最好的医疗服务。

  初到定结县医院,宋宝昌经过详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当地医院的无菌观念十分薄弱,因自然环境的原因及当地居民身体因素,很少有术后患者感染,所以无菌观念并未得到县医院的关注及重视,但一旦有术后患者发生感染,以当地医院的设施水平又无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意识到这一点后宋宝昌第一时间向定结县医院的院长提出了必须全院普及无菌观念,并对手术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院方针对他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事后,负责此事的副院长找到宋宝昌,并竖起大拇指说:“宋医生,您提出的无菌观念很棒,提高了藏区人民术后的安全性,谢谢你!”

  藏区生活十分艰苦,因为早晚温差大,紫外线伤害强,没多久,宋宝昌就发现自己的前臂被晒伤,即便是养好,今后,他的双臂也不能再受强光刺激,晒伤并未让宋宝昌怯步,即便双臂痛痒,他也只是随便遮一下就去工作。与此同时,藏民对医生的尊重和敬爱让宋宝昌很是动容,宋宝昌居住的宿舍没有上下水,每天用水都要从一楼抬,即便是逐步适应了高原反应,每天工作后抬水也成为了宋宝昌的难题,因为一旦使上力气,就会心悸、气短,好在附近的藏民了解了这一情况,每天都会为宋医生把水抬到楼上,时间久了,当地藏民还会等他下班回来多聊几句,问一些问题,宋宝昌每次都很耐心的为大家解答,于是,每次回宿舍,他都会在门前看到藏民淳朴的笑脸,还有藏民为他带来的礼物,这礼物有时是一些当地小吃,有时是连藏民自己都舍不得吃的“藏鸡蛋”……这些“沉甸甸”的礼物让宋宝昌克服了漫天黄沙、寸草不生、没电没水的恶劣环境,也克服了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远离亲人的寂寞生活。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宋宝昌扎扎实实的工作得到了定结县医院及当地藏民的高度赞扬,一年的援藏结束后,定结县委县政府授予他“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兢兢业业  敬业奉献

  从西藏归来后,宋宝昌迅速调整身体状态,很快回到了工作岗位上,面对大家对他的赞誉及认可,他总是会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中。

  在医院,患者家属往往会把手术病人的康复归功于主治医生的精心施治,却忽视了麻醉人员的默默付出,宋宝昌深知麻醉手术在全院的分量和工作的风险,每一项细微的工作都关系到病人手术的成功与否。作为一名资深的麻醉医生,无论手术病人的病情轻重与否、手术或大或小、年龄或高或低,宋宝昌都要亲自访视,仔细判断病人能否承受手术的创伤、失血和麻醉药品在体内对生理的干扰,只因他坚信着“麻醉质量高于一切,病人生命高于一切。”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非常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了解病人对于手术以及麻醉方面的困惑和困难,耐心向他们解释,帮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作为麻醉医生,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时候,红包问题是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一般他都是当面就会拒绝的,但有的时候患者总会觉得医生如果不收就心里不踏实,这个时候他也会佯装收下,只是手术后还是会退还给家属或者直接将这些钱给病人交到住院费里,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在近25年的职业生涯中,宋宝昌一直奉行着“患者至上,爱岗敬业”的工作原则,追求着“无私奉献,治病救人”的人生目标,他严格自律,对工作满腔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极其负责,以强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病患的信赖及一致好评。

  二次进藏  成绩斐然

  2017年,得知组织上需要医疗队伍再次进藏,宋宝昌毫不犹豫的递交了申请,已经48岁的他安排好家里,带着妻子的不舍和抱怨再次带队进藏,用宋宝昌自己的话说:“做了医生这个职业,总要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才不辱没这两个字”。

  时隔9年,再次来到定结县,看着藏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及藏民尊敬友好的笑容以及那一条条纯洁的哈达,宋宝昌心里暖融融的,然而还没来得及做好安排,他因为年龄的原因就产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因为有过一次援藏的经验,宋宝昌很快沉稳下来,强挺着让自己迅速适应高原环境,休整了几天后,他忍着不适来到了工作岗位,并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经过一阵时间的观察了解,宋宝昌发现县医院近几年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医疗环境能够让他保质保量的开展好医疗工作,这让他很开心,他深深的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援藏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才是最重要的。抱着这个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宋宝昌特别注意传帮带,也经常进行大课和小课的讲授。当地医生有什么问题,他总是非常耐心地解答,在手术中更是手把手的帮教,以此来增加当地医生的理论和操作能力。在他的帮助下,他的徒弟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些常见的手术麻醉,在此基础上,宋宝昌还突出强化了术前准备、术中监护、术后预防等技术操作,全力推进并开展外科手术,并成功开创了当地第一例无痛麻醉手术,有效提升了当地医生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就要结束了,回望过去的一年,宋宝昌显得有点依依不舍,他笑着说:“这次援藏中最值得高兴的就是把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了当地医生,以后他们就可以独立做很多手术了!”说完就马上回到岗位中,留给大家一个匆忙而又伟岸的背影……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