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烈士陵园:永远的纪念,不朽的丰碑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35739
杨靖宇烈士陵园:永远的纪念,不朽的丰碑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35739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脉内容

杨靖宇烈士陵园:永远的纪念,不朽的丰碑

2025-04-01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2020年7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指出

抗日战争时期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

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

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

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

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

没有一粒粮食

其事迹震撼人心

在通化市浑江东岸的靖宇山上

苍翠的青松

掩映着一座肃穆的陵园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杨靖宇将军

就长眠在这里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杨靖宇烈士陵园

建筑坐标: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靖宇路888号

设计单位:辽东省建工局设计室

施工单位:通化市政建设工程处

竣工日期:1957年9月

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

文保等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篇悲壮的史诗

九一八事变之后

东北大片锦绣山河

沦入敌人手中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

一支孤悬敌后的队伍

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

与敌人血腥残酷的围剿

奋战在深山野林、冰天雪地

这支队伍

就是铁骨铮铮的东北抗联

14_副本.png

杨靖宇将军的队伍  资料图片

民族危难之际

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

杨靖宇将军率领所部纵横驰骋

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抗战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2月

毛泽东同志

在面对美国合众社记者提问时

曾高度评价杨靖宇

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

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

是人所共知的

13_副本.png

杨靖宇将军  资料图片

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政权

把这支力量视为心腹大患

1939年

他们调集重兵

对杨靖宇和抗联第一路军

展开新一轮的“大讨伐”

由于叛徒背叛

抗联第一路军在敌人面前无密可保

密营被日本关东军一一起获

所有补给一扫而空

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

杨靖宇将军孤身一人

与日寇周旋

1940年2月22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是杨靖宇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23日上午

杨靖宇叫住几位上山打柴的村民

拿出些钱

请他们帮忙买些食物和棉鞋

没想到

其中一个村民竟然劝他投降

杨靖宇沉默了一会儿

发出了充满灵魂和血性的呐喊:

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

还有中国吗?

这一天

日伪军五批200多人

对杨靖宇发起了围攻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30多分钟

数发子弹击中他的胸膛

杨靖宇轰然倒下

壮烈殉国

时年35岁

敌人剖开杨靖宇的遗体

震惊地发现

他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

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

12_副本.png

为了“表功”“震慑”

将军殉国次日

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

命令叛徒程斌等抬来铡刀

令叛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三人

铡下将军头颅

运往各处“示众”“展览”

并保存于伪满新京医科大学

将军的遗身

则被葬于濛江县保安村西岗上

1946年

将军殉国六周年之际

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靖宇县民主政府和各界群众

重新安葬了将军遗身

并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长春解放前夕

地下党员克服重重困难

成功寻回将军遗首

1948年12月25日

将军遗首被迎入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将军长眠的土地

1952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到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瞻仰杨靖宇将军遗首时

得知杨靖宇将军遗体安葬于靖宇县

向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建议

于东北抗日联军主要活动地区

修建杨靖宇将军墓

这一建议

很快得到中央批复

1954年7月

杨靖宇烈士陵园

在通化浑江东岸的山顶破土动工

通化群众和驻军官兵响应号召

踊跃参与义务劳动

工程期间

共有85670人次参与建设

撤土13310立方米

平整土地面积20000平方米

历时3年又两个月

这一工程

于1957年9月基本竣工

11.png

杨靖宇将军遗首运往通化  资料图片

就在这个月

杨靖宇将军的遗首

从哈尔滨运抵通化

恭送至陵园陵堂内

在历经18年后

杨靖宇将军的身首

终于复原为完整的遗体

1958年2月23日

在杨靖宇将军殉国18周年之际

中共中央在陵园隆重举行

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

10.png

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大会  资料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防部

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

东北三省、河南省‍‍‍‍

周保中、冯仲云等抗联老战士、将军遗属

及当地群众上万人

共同参加了这次大会

公祭仪式结束后

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

杨靖宇将军的战友

周保中、冯仲云、于天放、伊俊山等

为烈士棺椁封墓

从此

杨靖宇将军长眠于通化靖宇山上

永远和通化人民在一起

9.png

杨靖宇烈士陵园  资料图片

庄严肃穆的陵园

1958年6月

杨靖宇烈士陵园正式对外开放

1964年

陵园曾一度关闭

进入20世纪80年代

陵园再次对外开放

这座陵园

面向西偏北方向

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

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5座古色古香的殿堂建筑

坐落在苍松翠柏丛中

既庄严肃穆,幽静清新

又色彩斑斓,美景怡人

8.png

陵园中的仿古建筑  资料图片

从陵园前的广场拾阶而上

是陵园西面围墙正中的大门

正门和两个侧门均为铁制栅栏

大门门柱为方柱体

正门门柱正面

雕有红五星及花卉图案

两旁侧门门柱与围墙毗连

正门有铁制拱形门楣

门楣上缀有“靖宇陵园”四个黄色大字

并饰有红五星和蓝色卷云图案

两端根植于正门门柱上部

7.png

陵园大门  资料图片

进入陵园大门

是一条长长的甬路

它也是陵园的中轴线

甬路两边植有整齐的灌木

从大门至甬路尽头的陵堂前

左右各分列9盏路灯

灯柱为深绿色

攒以黄尖,呈梭标状

甬路正中

是杨靖宇将军立姿全身铜像

这座铜像

是由共青团通化市委员会倡议

全市青少年集资两万余元

于1985年11月12日树起的

铜像中

将军身穿大衣

头戴皮帽,脚蹬靰鞡

胸前挂着望远镜

手扶枪匣

目光炯炯、昂首远眺

再现了将军抗日救国的英姿

基座四面镶嵌黑色花岗岩

正面是彭真同志题写的

“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6.png

杨靖宇将军铜像  资料图片

绕过铜像

甬路尽头是陵堂和陵墓

甬路尽处是五级石阶的大台座

陵堂就建在台座上

室内正中立有杨靖宇将军半身塑像

塑像后面

开有一樘四扉敞门

门上方的横匾书有

“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13个鎏金大字

为朱德同志所书

5.png

陵堂内

中共中央、国务院、内务部、国防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参谋部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

和金日成、崔庸健等杨靖宇同志的抗联战友

联名送来的花圈也安放在这里

国家领导人送来的花圈_副本.jpg

党和国家领导人送来的花圈  资料图片

通过陵堂后墙门,便进入墓室

墓室正中为水磨石棺座

上面的白丁香木棺里

安放着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和遗骨

甬路两侧的4座偏殿

是杨靖宇将军生平业绩展厅

展厅内展出了杨靖宇将军

青少年时期的遗物

和他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

有关的文物、文献、照片280余件

全面展示了杨靖宇将军

光辉而壮烈的一生

4.png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资料图片

陵园大门两侧

是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该馆于2005年建成开放

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

共展出900多件图片、文物、图表

并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手段

还原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历史场景

展示了东北抗日联军

艰苦卓绝的战斗经历、战斗场面

战斗成果和战斗生活

在陵园广场西侧

还有抗联小路、兵器园、广场雕塑等景观

不朽精神的传承

从1986年至今

杨靖宇烈士陵园

先后获得

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13项国家级荣誉

陵园对外开放以来

除接待国内参谒人员外

还接待了港澳同胞、海外侨胞

以及日本、美国、德国等外国客人

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

年接待游客

由原来的每年20多万人次

逐年递增到40多万人次

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

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耀邦、杨尚昆、胡启立、彭真、

钱伟长、洪学智、彭冲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

也曾来此参谒

而在这座陵园之中

一幕幕新的故事

还在上演

先后获得“时代楷模”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徐振明老人

离休前

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

这位抗战时期入伍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并荣立一等功的志愿军老战士

转业后选择为杨靖宇将军守陵

自1958年至1980年间

担任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

负责管理包括杨靖宇烈士陵园在内的

多座烈士陵园

3.jpg

徐振明(左三)离休后在陵园义务讲解  资料图片

1980年

徐振明面临离休

但他放心不下陵园

于是劝说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

自己则留在陵园

当门卫和义务讲解员

书写了父子两代人

守陵半个多世纪的动人故事

老人虽然已经辞世

但他一生守一诺、忠诚卫英魂的精神

感动了这个时代

陵园内的苍松翠柏

见证了一位老英雄的执着与忠诚

1.jpg

今年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东北抗联

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

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依然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

每年来此参谒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陵园的建筑在历经数十年风雨后

已经略显沧桑

园区内松柏常青

鲜花芳草年年争芳吐翠

为人们带来一种历久弥新的感觉

杨靖宇将军长眠于此

他的崇高精神与不朽业绩

将永远鼓舞人民前进

        参考资料

      《通化市文物志》

       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杨靖宇烈士陵园简介》

       王秋月、刘贤《杨靖宇将军的三次葬礼》

      吉林文脉综合整理

      鸣谢|通化发布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