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之后的扶余站 资料图片
建筑名称:三岔河站(今扶余站)
建筑坐标: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太祖路
车站等级:三等站
主要线路:京哈铁路
开站时间:1904年
历史沿革:三岔河镇原名为谢家岗子,20世纪初修筑东清铁路时,在此地设三岔河站,此地因此而改名为三岔河。 作为新辟商埠,三岔河依托铁路这种现代化运输工具,以其北连哈尔滨、齐齐哈尔直到俄国,向南通过松花江,直达长春府、盛京(今沈阳),远到大连湾的通江达海的水陆交通优势,成为黑土粮仓——伯都讷的门户。清朝末年,伯都讷厅升格为新城府;辛亥革命后,新城府改称扶余县。1987年,扶余县改称扶余市,1992年建立地级的松原市,扶余市改称松原市扶余区,三岔河镇改称三岔河经济特区。1995年秋,国务院决定恢复扶余县,商贸和通小镇三岔河,自此成为扶余县城。1998年,三岔河车站更名为扶余站。
陶赖昭站现状 资料图片
建筑名称:陶赖昭站
建筑坐标: 中国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陶赖昭镇
占地面积:296.43 平方千米
车站等级:四等站
主要线路:京哈铁路
开站时间:1899年
历史遗存:中东铁路时期的陶赖昭站站舍、职工住宅、护路军哨所等。
1. 陶赖昭站
陶赖昭站旧照 资料图片
站房位置没有变化,但经过维修改造,原有的大跨度出挑檐廊被拆除,新的屋顶为红色彩钢屋顶。整体颜色以白色黄色为主,砖石墙面替代了原有建筑主体。勒脚处用文化石装饰,保留了原有檐口砌筑风格。目前,陶赖昭站现留存有中东铁路时期的站舍、职工住宅、护路军哨所等建筑遗存。
2.护路军哨所
建筑为一层砖砌结构,采用中东铁路标准化图纸建造。屋面为人字形双坡面,铺设砖红色瓦片。建筑主体还保留中东铁路时期特色的山墙砌筑形式,开有一矩形气窗。建筑周围荒草丛生,被生活建筑入侵严重,没有形成保护范围。
3.陶赖昭松花江大桥遗址
在距陶赖昭站6公里处,还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大桥:全长约987.43米的第二松花江铁路大桥。1935年日本从俄国人手中接收中东铁路后修建了松花江铁路桥。解放战争时期,大桥损坏非常严重,有9孔钢梁被炸落水,4个桥墩的墩顶被崩落,最为严重的是16号和17号桥墩,沉井基础被损坏。前苏联桥梁专家根据大桥损坏程度,预言修复时间至少需要一年。
但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中央军委决定成立铁道纵队,立即抢修被炸毁的陶赖昭第二松花江大桥。1948年8月1日,数千名战士、铁路职工及支前农民投入抢修大桥的战斗中。他们在松花江北岸铺设铁路便线,抢卸架桥器材;潜入湍急的江水中打捞沉入江中的残梁、器材;不分昼夜地灌筑桥墩,铆焊桥梁。经过84个昼夜的突击抢修,于1948年10月24日,让大桥顺利通车。此后,一列列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在陶赖昭站汽笛长鸣,伴随着数千人的欢呼声中驶上大桥,奔向解放战争前线。
据统计,在辽沈战役激战之际,由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经由陶赖昭站开往前线的军列达631列,为夺取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8月22日,这座曾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铁路大桥光荣退役。 2019年,这座大桥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沟站站房 资料图片
建筑名称:蔡家沟站
建筑坐标:吉林省扶余市蔡家沟镇
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
建筑面积:910平方米
车站等级:四等站
主要线路:京哈铁路
开站时间:1899年
历史遗存:东辽河南岸路基遗址、铁路员工住宅遗址等。
东辽河南岸路基遗址位于蔡家镇东辽河南岸,为沙俄所建。起于东辽河南岸引桥桥墩,位于已废内燃机车路基之西,电力机车路基之东,全长340米,其上已植人工林,铁路沿线安全保护区内保存得较好。
参考资料:
纪录片《风雨中东路》
王新英、邬 巍《风雪中东路——南支线铁路建筑寻踪》
颜晓峰《中东铁路吉林段历史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吕晗雪《吉林省工业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评价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李美桦 《吉林省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保护更新设计研究》
李金宇《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价值评估与更新设计研究 ——以扶余—德惠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