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前世今生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77086
月饼的前世今生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77086

月饼的前世今生

2023-09-22 08:5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中秋节是与春节齐名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之夜,花好月圆,合家分吃一块月饼,有着阖家团圆、和睦相亲之意。那么,月饼起源于何时?古代的月饼又长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月饼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

  而“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那时的月饼还不是圆的,是菱花形。古代月饼最初是祭品,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流传到民间,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西湖游览志会》记载有“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青睐的中秋食品。

  古人怎么描述月饼?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记载,那时的月饼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此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明代起,开始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变得更加普遍,月饼也成为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

  当中秋节吃月饼成了一种仪式,也让不能回家的游子多了一份温情。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故乡与他乡就这样被同一轮明月、一块月饼紧紧地牵绊在一起。

来源:中国吉林网综合整理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