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以祈福、乞巧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收录于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