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船说”,文物中的龙舟竞渡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37983
端午“船说”,文物中的龙舟竞渡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37983

端午“船说”,文物中的龙舟竞渡

2023-06-20 14:11      来源: 齐鲁晚报

  端午节来临,“赛龙舟”是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活动。龙舟竞渡历史悠久:从岭南出水的数百年“老龙”、江浙出土的唐代龙舟,到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竞渡纹”、史前陶器陶片的龙舟图案,再到历代丹青的描摹,众多珍贵文物都记录了百舸争流的盛况,见证了这一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      

  “老龙”出水重现江湖

  随着水泵的开启,藏龙地的水位渐渐下降……已经有591岁的盐步老龙舟缓缓从水中浮起,抖落一身淤泥,重出江湖。日前,盐步老龙起龙仪式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举行。

  盐步老龙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船身为坤甸木,全长36.8米(不含龙头、龙尾),座位68个,重约4吨。据《南海县志》记载,河东、河中(今盐步)、河西三个社区,被称为“三河”,盐步老龙就是由“三河”乡民共同出资建造的。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老龙不断修补,劈波斩浪至今。

  这艘年近六百岁“高龄”的龙舟,是当时珠江三角洲划得最快的五条龙舟之一,也是珠三角人民亲水而居、共贺端午的见证者。明朝万历二十五年端午节,盐步老龙与广州泮塘龙船在珠江竞渡,两地乡民结下深厚的感情,当时按照龙舟建造年龄的长短排辈“结契”,盐步老龙为“契爷”,泮塘龙船为“契仔”,每年端午节龙舟互访,成为一段乡谊佳话,流传数百年。

  端午节扒龙舟在岭南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广州荔湾泮塘是拥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年龄”最大的“仁威”号龙舟已四百多岁了。在广州番禺崇德村也有一条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坤甸木龙舟,至今仍在使用。每年龙舟竞渡之后,人们便将龙舟深埋于河沙之下。

  除了一直使用的老龙舟,在岭南珠江三角洲还有发掘出土的龙舟。1977年,番禺县钟村镇大洲村发现一艘古船体,立即报知广州文管处进行挖掘,出土时实测发现:这艘船长43.6米,宽4米,船最高处为0.62米。船舱内还发掘出铜镜、铜钱、簪子、耳勺以及明末清初的陶瓷器,船舷外部彩绘龙鳞,用红黄黑三色组成,被称作大洲龙船,由此推断这条船建造时为清初顺治十八年。

  考古人员从出土的古船结构分析,该船原来有三层楼阁,甚至古代有人曾经在上面表演杂技、歌舞。在当地,龙舟有“赛龙”和“游龙”之分,“赛龙”重在竞划速;“游龙”一般体积较大,装饰华丽,该船应不是用于竞渡的船,而是一条纪念性的“游龙”。

  唐代龙舟见证昔日盛景

  除了岭南,我国各地都有源远流长的龙舟竞渡活动,古代典籍不乏记载,但作为实物而保存下来的龙船则极为罕见,两艘出土的唐代龙舟就是这一悠远民俗的见证。

  在扬州博物馆陈列着一艘唐代竞渡船——龙舟。这件文物1960年3月出土于扬州邗江区今施桥夹江内,船长13.65米,宽0.75米,内深0.56米,使用整根大楠木刳成,船两头微翘,以檀香胶合并钉补木板,树根为船尾,树梢为船头。

  据唐代史籍记载,扬州风俗,每年端午节要在江边支流上举行“竞渡采莲龙舟之戏”,观众数万,热闹非凡。扬州造船业发达、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扬州就设立了官办造船场,唐代更是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扬州造的龙舟很多地方都使用,还进贡京师。

  浙江宁波庆安会馆是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这里的“镇馆之宝”是一艘唐代龙舟,1973年在宁波和义路唐代造船场旧址出土。

  这条龙舟由一根巨大的红松木制作而成,总长11.5米,船宽0.95米,船深0.35米。依据船体的各种要素来分析,制作该舟时,并未从装载量功能上考虑,而是从追求速度的角度来设计赛艇,因此这条木舟应为龙舟。船首位置开的几个孔洞中,中间一孔应为蒿孔,后四孔是龙舟上安装龙首等装饰部件的卯孔。

  在舟体的两舷侧,均匀分布有17档间距为60厘米的长方孔,用长方形木条贯穿其中,上置木板。小孔的位置显然是竞渡者的位置,这些小孔就是船舷划桨支托架安装点。整艘船的排水量1.862吨,根据每个竞渡者的体重大约是120斤来计算,两两交叉相坐,当时的龙舟可以承载17人,船身还留有一定的储备浮力,这是唐朝宁波赛龙舟民俗的见证者。

  龙舟是史前时代的遗俗

  关于端午节赛龙舟的起源,民间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女、屈原等很多说法。今天我们最为熟知的是纪念屈原说,屈原“忠而被谤”自沉汨罗江,楚地百姓这天划舟破浪冲击,或跳入激流,象征打捞屈原遗体的情景。

  其实,划龙舟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闻一多先生《端午考》中认为,南方河湖密集,龙舟竞渡是史前图腾社会的遗俗,源于古代百越地区对龙图腾的信仰和崇拜。早在屈原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龙与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是古人膜拜水神和龙神的祭祀活动,避免水旱之灾,祈求风调雨顺。虽始于祭祀神灵,后来却升华为对屈原品格和精神的敬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从中原到岭南的文物上就已经出现“竞渡纹”的图案装饰。1976年12月,在宁波市鄞州区出土了一件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这是目前国内以“竞渡纹”为纹饰的首件文物。龙舟上坐四人,头戴高高的羽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动作整齐划一,把竞渡的场面描绘得生动形象。

  中国港口博物馆藏有一件战国时期的“船纹青铜缶”,缶的腹部中间饰有弧形边框为舟,四组羽人竞渡,手舞足蹈。这件青铜缶虽然在广西合浦出土,但装饰的纹饰与宁波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非常相似。

  河南汲县出土的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及故宫所藏水陆攻战纹铜壶,其年代和成都百花潭中学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壶大体相同,均为战国早期文物,既有攻战场景,也有驾着龙船的划船纹样,可以说是竞渡在战争中的表现。

  广西左江流域的峭壁上有四处画有驾舟击水、奋力争先的图像。这些崖画经测定为战国到汉代的作品,其作者为古代骆越人。岩画中的桨手们动作整齐划一,其中一船舷边挂着铜鼓,还有人助兴加油,乘者似作歌舞之状,与后世的端午竞舟景象非常相似。

  广西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铜鼓,上面有头戴羽冠者划舟船竞渡的图案,他们前后排成一行,做相同的划船动作;云南晋宁石寨山汉代古墓出土的一面残铜鼓上,也有舟船竞渡的纹样,图中的船体狭长平浅,首尾微翘,桨手们作奋力划桨状;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船纹铜提筒上的龙舟花纹篆刻,描绘了岭南越人祭祀水神的仪式,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岭南就已经出现了龙舟竞舸的盛况。

  以上这些文物装饰的竞渡纹样反映出当时赛龙舟活动已相当普及,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巴蜀文化都有“羽人竞渡”的图案,反映出龙舟竞渡在民俗时空上的广泛性与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学家在福建昙石山遗址博物馆藏一块彩陶片上也发现了龙舟竞渡的图案。这块陶片出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霞浦县黄瓜山遗址,距今4300—3500年。仔细观察彩陶片上的纹饰图案可以看出,像是两艘疾驰的独木舟齐头并进。两舟之上整齐坐着成排的桨手,只见他们两臂伸出,姿势整齐一致,似乎正奋力划桨,桨手们脑后的羽冠随风飘扬,这场景极像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画面,是一幅生动简洁描绘龙舟竞渡的写意画卷。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湖南辰溪县征溪口贝丘遗址出土的一件精美陶簋上,周边刻画的是一组“方头”竞渡龙舟。此簋的年代距今约6800年。辰溪先前端午民俗中的“扒龙舟”不同于现在的竞渡,是在船头赤手比试体能武技。扒龙舟需要较宽的船头,便于人活动。

  这不禁让人推测,辰溪沅水流域的先民,在远古可能已有扒龙舟的习俗。这也印证了闻一多先生的观点,划龙舟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的古老遗俗,现在看可能还要早。

  丹青彩绘中的端午盛况

  历史上,有很多反映龙舟民俗文化的艺术作品。

  1973年,长沙市子弹库一号楚墓出土一幅战国时期《人物御龙舟帛画》,绘有墓主乘龙舟升天的情景,画中一个腰佩长剑的人物驾驭一条龙舟,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龙首上又有凤鸟作饰,舟尾立鹤,龙舟迎风前进。据考古学者推断,这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当时楚湘一带巫术盛行“敬鬼好祀”,认为坐龙舟可以升天。可见战国时代,龙与龙舟的形象已深入人心,并与民间信仰产生联系。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幅唐代《龙舟竞渡图》,此画绢本设色的青绿山水作品,纵28.5厘米,横29.7厘米,传为唐代画家李昭道所绘,描绘了宫廷中欢度端午的场面。图中有华丽的宫廷楼阁,湖水运用留白的形式呈现,远景为翠绿的山峦,人物虽小但清晰可辨,龙舟生动飘逸,让人从中窥到唐代龙舟竞渡的习俗。

  宋代也有以描绘龙舟争标为内容的画作。北宋画家张择端不但绘制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还有藏于天津博物馆的《金明池争标图》。位于东京汴梁城外的金明池是宋太祖命人开挖的人工湖,原用来训练水军,后来成了皇室的水上园林。园林中建筑全在水上,湖中可赛龙舟、通大船。画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北宋皇家园林盛景,有宫殿楼阁,大龙舟上层楼叠起,水上百舸待发,各龙舟左突右进的空间安排,营造出争标的激烈紧张氛围。水秋千、乐船等则呈现了宋代的水上百戏表演和端午节的熙攘热闹气氛。

  南宋李嵩的《天中戏水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对南宋都城的龙舟竞渡游戏活动作了形象的描绘,表现西湖龙船竞渡的场景。图中的大龙舟为端午节(又称天中节)时帝王游湖所乘,大龙舟,头、尾、鳞皆雕镂金饰。

  据统计,目前所知元代画龙舟竞渡题材的绘画长卷有十多幅,有学者认为这些作品多出自元代画家王振鹏之手,都是白描长卷。其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王振鹏(款)《金明池夺标图》卷最有代表性,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英武神俊,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舟上还有数层重檐楼阁,由此窥见古代龙船之精丽。

  明清以来,龙舟竞渡活动更为普遍。像明代郑重所绘的《龙舟竞渡图轴》,清代唐岱、丁观鹏的《十二月令图轴之五月》作品描绘的是五月龙舟竞渡的场面,成为端午节这一民俗盛会的艺术再现。此外,以陶瓷和雕刻等形式展现的龙舟艺术品也不胜枚举。(记者 张向阳)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