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旗袍传统工艺简介:
满人又称旗人,旗人所穿之袍故称旗袍,最初满族男女老少都穿衣袍,袍身瘦长,袖口窄小,装饰简单,四面开衩,以方便骑射。满族人入主中原后,女性袍服逐渐从男女共用的功能性袍服中分离;旗袍变得宽肥,袍身前后开衩,装饰逐渐繁琐,趋于奢华。
满族旗袍制作最具特色之处是精美的镶滚刺绣工艺,从最初为了耐磨加固、掩藏接缝,到后来完全被装饰所取代,甚至繁复到“十八镶滚”,几乎看不到本身的面料。
满族旗袍制作另一特点是先将旗袍制作完成后,再单独手工上领子。这种手工后缝上去的领子可随着季节的冷暖随时拆装或更换。
满族旗袍不仅是满族特色的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是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文化价值。
吉林旗袍馆简介:
吉林旗袍馆位于东北著名的文化名城,美丽的城市——吉林市。
吉林旗袍馆创办于2013年,是东北第一家专业旗袍馆。馆址坐落在美丽的松花江边吉林市著名的商业街珲春街上,馆内面积500平方米,设有工艺展示、面料展示、旗袍展厅和制作车间。馆内有传统服饰匠人,绣花,盘扣工艺师8人。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原吉林市歌舞团副团长孙冰老师是吉林旗袍馆的技术顾问。
吉林旗袍馆是以展示,设计、制作传统旗袍和研究传统服饰工艺为主,同时也是老式旗袍、日常旗袍、新中装、改良旗袍为主打产品的高端私人订制工作室。秉承“传承、创新、精工,做最好的服装匠人”的企业宗旨,专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吉林地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传承人陈玉秋简介:
陈玉秋,女,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68年9月2日,现任吉林市艺术研究所综合部主任,主任舞台技师职称。现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旗袍传统制作工艺》项目吉林市第一批、吉林省第二批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 6月,《满族旗袍传统工艺》项目作为吉林市唯一项目,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中“看·吉林” 吉林周的大型展示展演活动。2010年10月,该项目参加了中国(济南)首届非物质文化博览会展示展演活动,并获得了展示展演活动“优秀纪念奖”。
2012年11月,《满族旗袍传统制作》项目作品应邀参加了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活动,参展作品荣获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金奖。”
2013年5月,参加了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中国“第九届文化博览会”。
2014年9月,为“跨越太平洋·中国吉林文化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代表团演艺人员制作了中国传统服装,在美国洛杉矶进行了演出。
2014年10月,参加了济南全国第三届非遗博览会,获优秀作品奖。
2015年9月,应邀参加了在沈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东北亚博览会。
2015年11月,参加了在长春会展中心参加吉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博览会。
2016年7月,参加了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研习计划东北师大培训班。
2016年10月,入选参加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传媒集团和首都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文化管理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2016年中外手工艺设计高级研修班。
2017年6月,为“开放的中国:精彩吉林、相约世界”推介活动的礼仪人员制作满族服饰。
2017年9月2日在吉林市首届旗袍文化艺术汇演及吉林市首届旗袍形象大使评选活动中,荣获最高奖项“吉林市首届旗袍特别形象大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