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眼里的海婴与海婴眼里的鲁迅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33033

鲁迅眼里的海婴与海婴眼里的鲁迅

2016-09-28 | 来源: 海南日报

  海婴眼中的父亲

  然而周海婴眼中的父亲鲁迅先生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中,周海婴有大量的细节描摹。比如鲁迅招待客人的时候,会特别在客厅里寻一下眼巴巴的海婴,将手里的糖果递两块给他。比如亲自给海婴配药看病,比如带着海婴看一些适合海婴看的电影,比如陪着海婴一起玩玩具。

  郁达夫写回忆鲁迅先生的文字,曾经写到过这样的一个场景,大意是说他极少看到鲁迅先生的笑,只有一次。鲁迅从楼上下来,看到郁达夫,爽朗地笑着说,海婴这孩子刚才问我什么时候死啊,他好像要急着霸占我的书房。

  周海婴在写鲁迅先生对他的教育时写了这样一件趣事:海婴上学以后,有一次他在家里迟迟赖着不去学校,鲁迅催促也不去。鲁迅先生便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海婴只好向鲁迅说出实情,是因为他气喘病犯了,呼吸不畅,只能在家里静养。鲁迅了解了原因,便让许广平向老师请假。可是海婴的同学并不了解情况,放学后,在鲁迅家门口对着门唱歌嘲笑周海婴: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鲁迅先生一听,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连忙出来向海婴的同学解释:海婴的确不是赖学,是因发气喘病需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他还去过医院呢。鲁迅好一番解释,这才解了围。

  1936年9月20日,海婴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们玩耍,追逐躲藏的时候,几个小朋友将海婴关在了一个房间里。海婴着急地拍打玻璃门,不小心将薄薄的玻璃撞碎了,割破了手,流了不少的血。小朋友们吓得跑远了,海婴倒是很坚强,知道是自己闯了祸,不敢哭泣,将伤口处的碎玻璃碴用手挖掉。鲁迅先生听到碎玻璃的声音,从二楼上下来,一看到海婴流血的手,却并没有紧张地大声叫喊,而是一言不发地替海婴清理了创伤,包扎了伤口。包扎完伤口也没有说话,只是温和地看了他一会儿,确定海婴不哭,便上了楼。而一个月之后,鲁迅先生便离开了人世。

  鲁迅先生临逝世前,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死》。这篇文章里有一个遗嘱,大抵有七条内容,其中第五条是这样的:子孙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周海婴自幼喜欢无线电,长大以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他遵了鲁迅先生的遗嘱,没有去做空头的文学家和美术家。

  鲁迅先生逝世后,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一度被供作一尊文学的神,而作为鲁迅后人的周海婴曾经处境尴尬。画家陈丹青在他的新书《笑谈大先生》中曾经写到一个很好的比喻:“鲁迅的一切都被没收了。”

  是的,鲁迅的一切,都和鲁迅的后人没有关系了,鲁迅成为神,成为被抽空了血肉的一个概念。正因为此,周海婴才写了那本《鲁迅与我七十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想将鲁迅还原为人。

  时光留不住,如今,当年鲁迅笔下的“小红象”和“小狗屁”,这位鲁迅先生留在世上最亲的人逝世了,让所有喜欢鲁迅的人觉得,鲁迅也正渐渐离我们远去,成为一个古人。

  突然想起许广平在《鲁迅与海婴》一文中所写到的那样,海婴刚生下来时,全身红红的,鲁迅便给他取了一个小名,叫“小红象”。这名字有些隐私,因为“小白象”是许广平赠给鲁迅的昵称。鲁迅先生在哄海婴睡觉的时候,自己还会编造歌谣唱给海婴听呢,不信,你听一下,大体的节奏是这样的:

  小红,小象,小红象

  小象,红红,小象红

  小象,小红,小红象

  小红,小象,小红红

  唱完以后,海婴便会睡着了。这真温暖。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