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村建设后,遇龙河畔的农家乐饭店和旅馆都增加了,绿化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广西新闻网阳朔10月21日讯(记者邓昶)20日下午,2015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广西林业行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阳朔县水苊底村,采访当地生态改造情况。
水苊底村隶属于阳朔县高田镇凤楼村委,位于县城西南面遇龙河景区内,与阳朔县十里画廊、大榕树、月亮山景区相邻,距县城七公里。全村共有67户270余人,建村至今已有300余年。2014年12月底,高田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区党委建设生态乡村的号召,在市委、县委的安排布置下,高田镇政府通过精心规划建设,将水苊底村建成了园林式村民文化广场,青石板鹅卵石村道、竹篱笆菜园、叠石绿化花化农家小院,展现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韵”的特色。生态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的旅游品质,增加了旅游收入,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开拓了旅游经济发展新局面。
在生态乡村建设中,该村在改造中深入挖掘传承乡村文化,不搞大拆大建工程,充分结合水苊底村实际情况,在保持乡土文化风格前提下,建设内容包括按照用当地的建筑原材料乱石板和鹅卵石相结合的方式铺设的村道和入户道路3500平方米,全村实现道路全部硬化;拆除危旧房37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按照桂北民居风格进行房屋里面改造25户6000多平方米,并安装立体绿化花架120个。
该村还按照村屯绿化要求尽量多种当地的桃树、李树等乡土花草树木,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原则,在村内新开辟竹篱笆菜园约5亩。在广泛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当地风俗习惯,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出发点,打造了5户各具特色的农家庭院,以此带动全村旅游经济发展。为发掘本村乡土文化,对村内的古树、古井、古碑进行了修缮保护。
此外,在该村还新建了垃圾池,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自来水饮水工程正在施工当中,下步还将实施污水处理工程。达到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韵的目的。
通过生态乡村建设,作为遇龙河景区沿岸村庄的水苊底村村容村貌、生态环境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建设得到改善,农村污水处理得到加强。集园林式村民文化广场、鹅卵石石板路、竹篱笆菜园、绿化花化农家庭院,构成了一幅“村在林中、房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乡村图景。
美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是旅游产业经济显著发展,现在每天进村游玩的游客由原来的1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增长率达400%,由此带动了村民开办农家饭、农家旅馆的强烈愿望。据统计,农家饭店由原来的1家增加到3家,还有10户村民表示要在今年内,建造成10家农家饭店和农家旅馆。美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效益,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村民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