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垂直转运侧记
“踏上”发射塔等待点火那一刹
清晨六点,文昌龙楼。我国新建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内的垂直总装测试大厅内,早已是一片忙碌。他们所有工作的中心,是矗立在大厅中央的那枚庞大而洁白的火箭。
6月22日上午,中国航天中型运载火箭的新秀,经历了从天津港到文昌的6天半海上漂泊,在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蛰伏”了1个月后,终于迎来了“踏上”发射塔架的日子。
测试厂房内的温度,相比前几日更高了。文昌航天发射场零号指挥员王光义告诉记者,转运前几天,他们就逐步调高室内温度,使其与室外温度基本保持一致,防止箭体凝露。
8时许,随着测试厂房的大门徐徐打开,大厅内一片光亮,长征七号终于沐浴在海南的阳光之下。
“出发!”任务发射场区总指挥张振中一声令下,承载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开始启动,在电机的驱动下缓缓地朝室外行驶。活动发射平台四周,警戒人员牵着警戒线,随着平台一道向前移动。平日里围着火箭忙上忙下,见到火箭从厂房出来的那一刹,大家激动得欢呼起来。
火箭发射任务调度工作人员王璐和同事们一起,手持着国旗和实验队队旗,不停地挥舞。虽然只是清晨,但日光灼人,王璐白皙的皮肤已被晒得通红:“再晒再热也值得,作为一名航天人,能见证我们新一代火箭长征七号驶向发射塔这一历史时刻,我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活动发射平台的行驶速度并不快,在直道上不超过每分钟30米。从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平台要驶过一段长2700米的铁轨。这条宽20米的铁轨,还有4个60度的弯道。
为节省占地面积,最大程度保护热带原生椰林和湿地,发射场在设计之初,就决定将长征七号火箭和长征五号火箭共用一个转运轨道。
不一会儿,平台行驶至第一个弯道。要让长26米、宽23米、重1800吨的“大家伙”转弯,可不是件易事。平台开始减速,火箭头部包裹着卫星,行走起来头重脚轻,必须“小步”慢行,转弯时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15米。
平台操作手王少博紧盯着两边的轮子。在“单轨差速转弯行走技术”中,控制好左右轮的速度差最为关键。大约20分钟,平台顺利拐过第一个弯,紧接着又平稳从第二个弯道驶过,进入了笔直的共用轨道。
两支来自火箭总体设计部门的队伍,组成30多人的横队,慢步跟在长征七号身后。犹如送儿赴沙场,面对着这枚亲手设计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他们满脸自豪与激动。
转运轨道旁的一湾水塘,倒映着蓝天白云之下的火箭。微风徐徐,水波荡漾,高耸矗立的火箭在水中摇曳。
记者在现场看到,活动发射平台上,除了长征七号火箭,还有一座脐带塔。有了这座脐带塔,火箭在厂房测试结束后,可以在电、液、气均不断开的情况下,直接转运至发射塔架。这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三垂一远”模式。
在加上了防风减压设备之后,长征七号火箭可以抵抗八级风,同时还可以经受中雨以下的降水。但在转运现场,依然有20多名气象人员一直实时监测气象情况,为火箭转运保驾护航。
11时许,随着王少博的一次性对中锁定,活动发射平台精准地停在了发射塔架——“±5毫米”,是最终的操作误差,远远高于“±15毫米”的设计要求。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垂直转运圆满成功。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掌声。几天后,长征七号将从这里首飞冲天!(据新华社海南文昌6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