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在饺子里读懂吉林! 每日内容-每日一吉 吴美慧 3789982
立冬,在饺子里读懂吉林! 每日内容-每日一吉 吴美慧 3789982

每日一吉·吉祥

立冬,在饺子里读懂吉林!

2023-11-07 来源: 酷游吉林

  立冬到了,又是吃饺子的时节。

  为什么要说“又”,因为东北人吃饺子的节气太多了。立冬当然要吃饺子,冬至又怎么能不吃饺子?大年初一必须吃饺子,大年初五还得吃饺子。

  就算是过圣诞节,东北人也要吃饺子。而且千万别忘了蘸醋!老话说得好:圣诞饺子不蘸醋,圣诞老人打驯鹿。

  而如果你想为东北人一年到头循环吃饺子找一个开端,我想这个开端就是立冬。

  立冬核心思想就是一个字:补

  立冬这个节气,和春节一样,都是辞旧迎新的节点。“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是终了和万物收藏的意思。

  这个时候,北方秋季的农作物都已收割完毕,进入储藏阶段,以迎接漫长的冬天。所谓秋收冬藏,就发生在立冬这个时节。

  在东北城市里,立冬前是家家户户购买冬储菜的日子。尤其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一家人就指着这冬储菜过冬了。人们把成堆的大白菜、土豆和萝卜运回家中,那场面,那气魄,没见过的人能惊掉下巴。

  除了存储食物,人们还要把能量存储到身体里。在立冬这个秋冬交替的节气上,吃上一顿美食,既安慰了一年劳作后疲惫的身体,也为迎接漫长的冬季储备能量。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有的地方,立冬这天要吃牛羊肉,还有的地方,立冬这天要吃狗肉。但有一样食物,却是所有东北人共同的答案——饺子。

  立冬是收获的时节,家里有面,有肉,有菜,人也歇下来,万事俱备,刚好包一顿饺子吃。所以我说,立冬是东北人吃饺子的开端。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饺子早已经司空见惯,可是对于过去的人们来说,饺子却是难得的美味。老话讲,站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

  可说起哪种饺子最好吃,答案就无法统一了。不过你要是有机会来吉林,有两种饺子不容错过——酸菜馅饺子和驴肉蒸饺。

  还记得咱们前面说到的冬储菜吗?其中有一部分就变成了酸菜。往前数二十年,几乎家家户户冬天都会腌一缸酸菜。这是人们在立冬时许下的愿望,时间会还给你一份独属于东北的美味。

  寒冬时节,屋外冷风嗖嗖,屋内温暖如春,一家人围坐桌边,桌上一盆白肉血肠烩酸菜,一盘酸菜馅饺子,生活本该如此美妙。要是再烫上一壶小酒,那就进入了东北人生活的至高境界——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如果说酸菜馅饺子能代表东北,那么驴肉蒸饺就是吉林特色。一屉蒸饺上桌,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再弄一碟香醋,放点儿芥末,蘸一下,一口咬下去,你就明白了什么叫“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套用米其林指南的话说,驴肉蒸饺值得你专程来吉林拜访。

  为啥东北人对饺子情有独钟

  东北人对饺子的狂热,时常让南方人无法理解,三十晚上吃一顿也就罢了,怎么还每逢节气必吃饺子?对此我只能说,一方水土一方人。

  对于传统农耕社会来说,节气至关重要,人们按照节气安排一年的劳作与休息。所以每逢节气,自然要吃难得的美食庆祝一番。而在东北,这难得的美食就是饺子。

  在过去困苦的年代,冬天的北方并没有南方那四季常新的瓜果和蔬菜,也没有沿海地区源源不断的鱼虾。这里有的只是大米白面,还有白菜、萝卜和土豆。

  当人们想要吃一顿丰盛的佳肴时,发现竟然只有饺子能够满足所有的需求。饺子里有碳水,有肉,有菜,有汤,应有尽有,于是便成了东北普通人家最拿得出手的美食,出现在节庆、团圆、送别、迎客等重要场合。

  不得不说,东北人在饺子身上寄托了太多的期盼。在传统的东北年俗里,立冬和大年三十晚上都是一定要吃一顿饺子,取的是“更岁交子”之意。

  为了保护你的耳朵,冬至也一定要吃一顿饺子,这是医圣张仲景留给我们的传统。

  还有大年初五这天,也要吃饺子。这叫“捏破五”,意思是把前一年的“窟窿”堵上,以补“破五”之“破”, 并希冀来年丰收美满。

  除了年节,饺子还在婚嫁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东北某些地方,新人入洞房后,婆婆为新娘煮饺子,但故意煮成半生不熟的,当新娘吃第一个饺子时,婆婆在一旁问:“生吗?”新娘要回答:“生”,这寓意着这个家庭添丁进口。

  在北方人的心目中,饺子甚至和王朝更迭、家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民间传说李自成原本能做十八年的皇帝,但因为他打下北京城后连吃了十八天的饺子,等于是提前把年过完了,结果不到一年就被赶出紫禁城。

  寄托了这么多期盼和传说,对于北方尤其是东北人来说,饺子早已不再是一道简单的吃食,而成为了东北文化中的一道图腾,传达着“民以食为天”的真谛。

  饺子是年节里阖家团圆的象征,是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憧憬,是一个家族香火传承的念想,是离家游子心底的一缕乡愁……

  在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里,我们可以读懂东北,读懂中国。

  来源:酷游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