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至16日,王同强支队长带领工作组深入延吉大队实地检查核心站抗洪救援准备与隧道火灾处置训练工作开展情况,并组织召开核心站建设工作调度会,听取敦化大队“核心消防站”课题研究工作的汇报。
在延吉大队,支队工作组对抗洪器材随车情况进行了检查,详细了解了救生衣、绳索、安全钩、滑轮、下降器、上升器等器材装备的配备数量及携行情况,并结合“核心消防站”建设方向,要求对绳索救援类装备从分类打包、便于携行、易于实战等方面进行研究,固化轻便、快捷的携带方式,以提高绳索救援效率。随后,围绕目标对象选定、实地踏查调研、现场测试结果、基础信息熟悉、模拟推演演练等方面,听取了大队铁路隧道火灾扑救工作准备情况。针对“核心消防站”课题研究,利用支队指挥中心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详细听取了敦化大队8月11日至14日连续4天对敦化欧亚敦百购物中心实兵实装演练情况,重点对消防车道、举高车作业面设置,水泵接合器位置、标识及分类,消防水池位置及储水量,取水口流量、压力及开启方式、消防电梯应用、室外破拆点标识化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固化独立作战单位力量编成,加快推进应对本地突出灾害事故的课题研究工作,支队主官现场研究相应对策,力争通过“精准熟悉、精准演练”达到“精准作战”的目的,切实提升队伍独立应对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
就扎实做好“核心消防救援站”特种灾害处置训练和抗洪救援准备工作,结合支队核心消防站课题研究,王同强支队长提出六点要求:一是做好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准备。要严格落实《消防救援局关于加强水域救援行动安全的紧急通知》《抗洪抢险行动十项安全措施》《消防救援队伍抗洪抢险行动要点》等通知要求,在水域救援过程中要坚决执行“五个绝不允许”,同时要按照水域救援专业装备配备标准,根据冲锋舟、橡皮艇荷载,装配与船体相一致的发动机,避免出现发动机马力与船体不匹配,而出现动力不足无法正常行进或马力过大船体后倾等情况,同步做好随车装备及消防舟艇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性能完好,使用中安全可靠。二是联合铁路部门完善处置预案和调派方案。要与延边铁路公安处消防支队及铁路部门建立实时沟通协作机制,随时了解隧道内部消防设施运行状况,并结合支队前期编写的《铁路隧道火灾事故灭火救援行动指南》,利用电子地图、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充分掌握隧道内部、外部的真实情况,进一步完善隧道火灾处置预案。要结合高铁隧道火灾扑救的难点,从接警调度、力量调派、人员集结、战勤保障、任务分工及等内容细化调派方案,并要结合作战任务“定人、定车、定位”明确任务分工。三是完善外县独立作战“核心站”作战力量编成。要紧紧围绕“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整体思路,在配齐人员的基础上,细化外县站级救援分队,要依托已经固化的侦查搜救、快速救生、内攻灭火、破拆排烟、器材保障、远程供水6个行动小组,围绕已经编制完成的消防控制室侦查、进攻阵地转移、一字型、扇型人员搜救、火场枪炮互换、固移结合排烟、内部冷却降温、多种形式供水等13项自创操法,在革新合成操法的基础上,探索固化多种操法组合的相应战术战法,真正做到“精心准备、精准救援”。四是依托核心站加强专项操法研究和训练。要按照总队7•31“核心消防救援站”建设现场会会议精神及总队8月份类型演练月工作安排,加快推进铁路隧道火灾扑救操法研究和训练,结合总队实战化指挥训练模拟推演基本要求,围绕前期掌握的全州高铁隧道分类、分布情况,针对具体目标对象开展作战编成和战斗能力分析评估,从“多维度、多风险、多层次”设定灾情,对本地铁路隧道开展桌面推演,通过桌面推演将发现的各方面作战需求进行技战术研究,并依托支队铁路隧道实训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实地训练以检验技战术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五是强化器材装备熟悉应用。要结合实战需要和现有器材装备,通过开展实用效能测试,全面测算掌握队伍跨区域增援时间、现场供气保障时间、主战车持续供水时间等具体数据,为队伍科学调派提供数据支撑。要依托桌面推演分析评估结果及作战需求,充分掌握处置隧道火灾所需的装备类型及数量,并根据各高铁隧道周边道路通行困难的实际情况,加快研究人装快速投送及灭火药剂保障的实用办法。同时,要结合大型综合体实战演练月活动,紧盯灭火救援重要环节,指导社会单位完善破拆点标识信息,标明破拆点层数、高度以及附近消火栓位置等;针对辖区高风险场所,要与单位负责人协调在楼顶设置固定式电动器材吊升机,确保一旦发生火灾,可与队伍已经配备的电动爬楼机配合,快速将救援装备运送至着火层开展救援。六是加强作战训练安全管控。要按照总队《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内容抓好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特别是《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工作制度》中已明确了作战训练安全事故责任体系及责任追究办法,《吉林省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控硬性措施》中明确了作战岗位、作战环节、作战季节的安全措施,一定按照文件内容抓实抓牢,不断提升指战员实险、避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