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检验各类装备器材的性能水平,扎实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为今后灭火救援作战行动提供可靠依据,4月24日,松原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开展部分灭火救援器材装备性能测试。支队、各基层大队、消防站业务骨干共40余人参加了测试活动。
此次测试,对空气呼吸器、移动水炮、水罐车车载水炮和举高车车载炮共4类12种器材进行了测试。灭火救援指挥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测试项目、流程、场地和评判标准。针对专业队建设攻坚项目,共设置了空气呼吸器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组合测试、水炮俯仰角度极限值、水平及垂直射水射程极限值、持续出水时间极限值、车辆水平及垂直停放距建筑物最小作业距离等15项测试,分5个区域同步进行。测试人员对数据逐项整理、分类统计,确保真实可靠,为确定最优灭火及供水方案提供数据支撑。
测试结束后,支队组织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座谈论证。与会人员结合测试演示和各地灭火救援实际,对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对现有装备的实战作用、性能特点、关键参数、配备建议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测试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如何看待测试的问题。当前全国各级消防队伍都在积极开展各类装备测试,数据也是公开共享的,拿来主义行不行?可行,但不可取。各地发展状况不尽相同,消防装备建设必然有差异,如制造厂商的差异、装备新旧的差异、操作水平的差异、指战员心态的差异等等。火场的要求是争分夺秒,能不能和这一要求相匹配,就要看对底数的认知是否精确到秒,这就需要对配备的装备逐一开展测试,逐一摸清底数。二是解决如何开展测试的问题。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实情,掌握底数,核心是为实战提供数据支撑。实战的环境往往比出厂的模拟环境更为复杂、更为极端,如火场高温、气流及污染物对元件材料本身的的影响;操作中弯折、堆积及叠压对供气供液系统的影响;极端天气、未知的、不可抗拒的因素带来的影响等。因此测试必须本着周密严肃的态度,围绕实战,围绕基础,围绕地域灾害特点,重点解决眼前模棱两可的认知、不敢较真碰硬的问题,并在吸取已有的经验教训之上,深刻剖析将要面临的新困难、新任务,发挥贯穿连续的作用。三是解决如何运用测试结果的问题。测试的结果与理论数值不相符怎么办?同一样设备和其他单位测试的结果不一致怎么办?答案是以实为实。这也是测试最本初、最原始的意义,测试的结果并不是用以质疑出厂理论值和他人已有的测试结果,而是反映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供可靠依据,让指战员心中有“数”,作战有“章”可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层要坚持装备测试常态化,力争对现有装备全部测试一遍。以测试的方式不断强化器材装备应用学习,从而达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为进一步夯实战训基础,推动队伍转型升级,松原消防部门坚决做到:一是坚持任务需要什么就重点练什么。始终瞄准防火灭火核心职能聚焦用力,巩固提高专业训练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实战化水平,不断强化专业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始终聚焦任务实战需求,坚持“真、难、严、实”组训,牢固树立纠偏治短的问题导向,持续改进训风、演风、考风。二是充分尊重各级抓训自主权。发挥能动性,紧贴不同地区、不同任务队伍实际,在时间安排、内容设置、训练监管、检查指导、比武考核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增强训练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严防“一刀切、一锅煮”。注重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安全意识不足、教学体系不健全、基础训练水平低、训练保障条件差等“短板”,突出指挥训练、战术训练、识险避险训练等重点、难点问题持续用力,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建立以问题为牵引的训练反思机制。牢固树立战斗力唯一根本标准,研究制定破解难题措施,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闭合回路。建立健全教学训练责任制,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做到教训管一体、责权利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