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河水泛着粼粼波光,东辽县内处处透露着生机。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截至2019年底,东辽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仅去年实现脱贫的人数达到1427人,共计812户,贫困村4个。
6种模式,产业扶贫拓宽致富空间
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
东辽县在深化产业扶贫方面,下足了功夫,探索出6种产业扶贫模式。通过突出“政企联动、龙头带动、政策驱动、市场推动”,走出了一条以技术为引领、以项目为带动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脱贫新路。
2016年以来,东辽县投入各级资金3.2亿元,累计实施产业项目46个,实现分红1834万元。仅2019年就实现分红472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东辽县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刚巧碰到负责人许万才从7组贫困户孙仁家收鸡蛋回来。他每隔几天就会去一次,帮孙仁代卖家里的鸡蛋、鹅蛋。
“从电商服务中心成立开始,贫困户家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就可以交给我们,在电商平台上帮着销售。”许万才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村级电商站,已经覆盖了全县21个贫困村。通过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贫困户+农产品”模式,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载体,以电商促脱贫收益明显。2016年以来,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营业额突破450万元,贫困户受益16万元,2019年实现受益3.6万元。
民生保障,刷新贫困户幸福感
一大早,泉太镇老营村8组的崔景才家。
新建起的砖瓦房外正在盖猪圈,今年69岁的崔老汉有了养猪增收的打算。
“以前住的是生产队的房子,屋里黑不说,还漏风、漏雨。哪像现在这个房子,多敞亮!”如今,崔景才脸上总是挂着笑。
脱贫不仅仅是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还得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幸福感。东辽县通过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全面提升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水平,“1+N”行业支持计划得到深入落实,以政策保障兜住扶贫工作的底。
去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2户,彩钢房整改259户。在足民乡明德村、渭津镇恭和村、辽河源镇久安村实施3处饮水工程,全县修建桥梁11座,实施农村公路防护工程112公里,为贫困村修建水泥路37公里,全县危桥、老旧路得到全面改善和提升。
通过深入实施健康扶贫计划,继续落实“五提高、一降低、一增加、四减免”政策。去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先诊疗、后付费政策1436人,贫困家庭新农合参合率、村卫生室达标率、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慢病健康管理率实现100%,“五道防线”全面筑牢。
扶志不松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十足
走出老营村,沿着村道一路行驶,在平岗镇身安村6组看到王伟正抱着秸秆往家走。
“这都是我在附近要的,拿回去喂牛!”王伟笑着说。虽然身体有残疾,但丝毫不影响王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养牛两年,3头牛中有两头母牛已经带崽,王伟每天都不敢马虎。
围绕“扶志气、增智力、强治理”,东辽县实施“扶志思进、扶智强能、扶治共管”三项工程,鼓励贫困群众挖掘自身发展内生动力,激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扶志思进,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通过多渠道宣传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和先进典型,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组织专家到贫困村开展种植养殖知识讲座。扶智强能,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把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作为治本之策,开展以“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通过就近就业及推荐介绍用工等渠道,2019年全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转移就业83人。
记者 隋二龙 庞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