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2月1日电 (记者 涂超华)椰林和槟榔树掩映着青砖灰瓦的村落,曲折蜿蜒的绿道串起田园风光……冬日的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美丽宜人。受益于文明生态村建设,这个曾经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村子已成为游客心仪之地、农民幸福家园。
这些年,海南省立足“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什寒村曾是琼中最贫困的村庄之一。由于气候不宜耕种经济作物,长期以来什寒村民仅靠种植少量水稻,有时都不够养家糊口,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日子。
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挖掘什寒村黎苗文化内涵,在坚持居民零动迁、生态零破坏、环境零污染基础上对什寒村进行建设改造;在留住乡愁的同时给村民搭建发展乡村旅游的平台。乡村美了,游客来了,什寒村民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
“产业兴,钱袋鼓”。海南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品”规划打造特色产业,为文明生态村提供产业支撑。
海口市新坡镇斌腾村位于火山喷发后的熔岩地区,石多土少,难以涵养雨水,四处遍布的火山石阻碍村民发展农业产业。
如今,情况大变。村民李和向告诉记者,近年,政府引进了石斛产业,通过“公司+农户”的经济模式,鼓励村民在火山石上种植金钗石斛。以前被大家嫌弃的火山石,如今成了石斛的最好栖息地。
“过去我们农户平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自从加入合作社大家每年每户收入可达3万元。”李和向说。
生活富起来,环境好起来。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海南坚持利民惠民,从群众最需要改变的地方入手,使创建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和更多老百姓。
在万宁市北大镇竹埇村,3名村保洁员每天按时为村民清运垃圾。村民的生活污水也通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集中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游客王少军赞道,竹埇村不仅生态环境好,而且村民环保意识强。
结合文明生态村创建目标,海南深入开展整治脏乱差、改造危房、改水改厕、绿化美化等工作,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目前,海南70%的村庄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同时,全省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硬化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文化室、体育场、卫生室等基础设施成为文明生态村的标配,农村村容村貌已发生历史性改变。
与此同时,海南充分运用乡风教化资源,大力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实现乡村风貌从“面子”到“里子”的飞跃。
海口市施茶村家家户户都有家风家训,村民家门口都挂着家训的牌子,且每家每户都不相同,内容多是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等。
村民梁苏凤自豪地介绍,传承至今的家风家训带来的是文明的村风。美富村民风淳朴、邻里和谐,村里每家每户外出干活从不关门,即便在村里丢失东西,村民捡到后定会归还。
针对铺张浪费、炫富攀比、大操大办、赌博败家等农村陋习,海南以移风易俗弘扬新风尚着手,培育良好乡风民风社风。通过依托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让不良行为无处遁形,文明乡风滋润人心。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海南累计创建文明生态村17934个,占全省自然村总数的85.1%。随着海南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实现文明生态村创建全覆盖新目标的明确,海南一个个村镇正加速蝶变,一条宽广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