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创新发展农村志愿服务 占稳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鞠华军 2284622

扶余市:创新发展农村志愿服务 占稳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016-12-15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扶余市志愿服务工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扶余市委、市政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不断探索和发展新形势下的志愿服务工作,努力把志愿服务项目,植入到农村各项文化活动中,在打造特色品牌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志愿服务水平,牢牢占稳了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扶余印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展志愿队伍整合文化服务资源

  构建组织平台,把分散的正能量凝聚起来。成立扶余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把各类志愿服务组织紧密团结在一起,从志愿服务机构设置、志愿者的注册与管理、权利和义务等方面进行规范,使志愿服务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规模,使志愿者有凝聚力和归属感,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志愿者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同时,各志愿者协会在招募新成员时,特别注重吸收具备一定文化专业知识或文艺专长的人员加入志愿者队伍,动员和引导这些志愿者定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文化辅导、讲座培训,协助农村群众组织各种大型文化活动,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稳固的组织基础。

  为提升志愿者的文化素养和志愿服务宣传力度,我市的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爱心志愿者协会、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等10多家志愿服务组织建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网站、微信平台、志愿服务微信群,在扶余官网、扶余报设立了志愿服务专栏,及时准确传递农村志愿服务的动态及信息,为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经验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扶余市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和扶余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两家微信平台,始终在全省志愿服务新媒体排名中名列前茅。

  二、开展道德宣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志愿服务的发展,是崇德向善精神的凝聚。我市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乡贤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传承民族精神、打造美丽乡村等方面的突出作用,用文化引领农村志愿服务,通过身边口耳相传的话语引导,让群众受到熏陶,使志愿服务保持了鲜活的生命力。

  组织学者、老党员、各级道德模范等理论志愿者在各乡村开办道德讲堂,坚持不懈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年组织讲座达到1000多场,受众20余万人次。

  让群众培训群众,是扶余道德宣讲的亮点,来自各协会的志愿者从身边的“家长里短”讲起,结合身边的真实事例,宣传党的理论,弘扬中华文化,培养传统美德。通过宣讲,引导群众常思“礼义廉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新时期的正气精神。

  全市各村的志愿者协会义务出工出资,在村路两旁设立了数千块内容新颖、各具特色的文化墙、标语牌,使人们耳濡目染地接受教育,让人们行为有规范,价值有引领。通过宣传,凝聚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农民志愿队伍从开始的几百人,迅速增长到4000多人,在全市形成了“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在道德教育引导下,许多人告别麻将桌,许多不孝儿女主动向父母道歉,许多女孩子结婚不要彩礼,许多不和睦的家庭变得和睦,农民志愿者多的村屯,村风文明,连续多年没有刑事案件,为农村社会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搭建草根舞台丰富农民文体生活

  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完备的文化基础设施,从2014年开始,我市利用三年时间,投资3800余万元,共建设村级文化小广场346个,目前383个行政村文化小广场实现了全覆盖。文化小广场功能齐备,规划设计了文化体育活动区、景观绿化区、休闲保健区、学习宣传区,其中,在文体活动区修建了篮球场、排球场、室外乒乓台、室外象棋盘、健身场地;在休闲保健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石凳等设施;在学习宣传区安装了“文化广场”标志牌,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和白钢宣传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广场建设中,我们确定了乡镇主体、分级负责、分散施工、统一标准、立体监督、垫资施工、统一验收、达标支付、管用合一的运行模式。实行工程签证和工程工序签证、村民代表义务监督、多部门联合验收、监察部门事后监督制度,切实把好建设质量验收关。同时明确责任,强化管理,有效管护,形成以村委会为主,以“文化志愿者”为辅的管用一体化机制,让广场文化热起来。

  有了活动场地,志愿者开展文体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城乡志愿者联手一起组织秧歌舞、广场舞、太极拳、太极扇等健身活动。每年七到九月份,志愿者不仅积极参加市里组织的农民文化节比赛,同时还以协会为单位,自己举办各种农民体育运动会。

  志愿者们还利用“三八妇女节”、“七一”、“十一”、新年、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农民自编自演以“爱党爱国、孝老爱亲、建设美丽家园”为主要内容的歌曲、快板、三句半、表演唱、诗朗诵等文艺节目,通过演出,引导农民参与健康有益的活动,告别吃喝、赌博等不良习俗,促进村屯文明、和谐、稳定。

  四、创新服务项目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近年来,针对农村生活实际,志愿者引导农村群众从清扫街路、植树栽花、修路安灯做起,在协会带领下,全市有101个村屯的7000多名农民志愿者捐款近千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了村屯环境,实现了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全市各志愿者协会还设计了以服务农民为主题的项目,例如:“扶贫济困项目”,让10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得到关爱、重获新生;“爱心陪伴项目”,为中老年朋友组织交友、相亲提供平台,让孤寡老人得到亲情陪伴;“法律援助项目”,使农村特殊群体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志愿平安行项目”,为近万名农村机动车驾驶员开展安全文明驾驶知识讲座,为农用机动车粘贴警示标志,挽回生命财产损失近百万元;“爱心房屋项目”,为3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喜建了新居,送去了温暖;“让爱回家项目”,以关注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身心成长健康为主题,针对当前部分孩子因父母离异遭遗弃、或者父母外出打工一直不归等问题,帮助他们找寻父母,找寻缺失的亲情呵护和心灵慰藉;每年一届的“爱心大集项目”,通过志愿者开展的闲置物品爱心义卖活动,捐助农村贫困儿童近千人,这些项目有实效,也深受农民欢迎。

  同志们,扶余市在志愿服务参与农村文化活动方面,做了一些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但与新形势下的志愿服务要求,与先进市、县的工作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按照本次会议要求,借鉴其他市、县的经验做法,继续用“创新”理念领航,努力开创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 鞠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