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董事长孙丕恕:大数据公司未来十年将超越BAT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陈尤欣 2260075

浪潮董事长孙丕恕:大数据公司未来十年将超越BAT

2016-11-15 | 来源: 浙江在线-浙商网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在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上

  浙江在线·浙商网11月11日消息(记者 甘居鹏) 浪潮集团掌门人孙丕恕缓步踱上讲台,31年前主导研发出中国第一代0520系列微机的白净瘦弱小伙子,如今依然敏锐、自信和充满活力。在演讲中,孙丕恕三句不离“数据”,说到重点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挥舞着双手。他善于运用比喻,将一个个专业问题讲明白。

  10月26日这一天,孙丕恕掌舵的浪潮集团在上海浦东召开“浪潮技术与应用峰会”,这是两年一届的行业大会,今年的主题是“数据进化世界”,与2012年的“激活云动力”和2014年的“云海成势,数据起航”相比,更进了一步。

  将一个技术峰会放在上海,孙丕恕的解释是,浪潮集团起源于七十几年前的上海,现在是“重回上海”;另一个原因是长三角社会化程度更高,大数据产业链比较完善,并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世界互联网大会放在浙江乌镇,推广中国在互联网治理的经验,对认识‘互联网+’、认识大数据都很有价值。”即将第三次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孙丕恕,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说,“不管浙江还是杭州都希望成为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现在浪潮也在这方面积极探究和布局。”

  大数据时代到来

  下一个产业突破在数据驱动

  “现在究竟是什么时代?无论是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大数据时代还是物联网时代,都是一种技术或者思想,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孙丕恕认为,中国互联网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产业格局已基本定型,下一个技术创新或者产业突破在于从技术驱动逐渐向数据驱动转变。

  得名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浪潮集团,正在掀起新的信息化浪潮。

  作为中国最早的IT品牌之一,硬件出身转型到云计算,再到现在拥抱大数据,浪潮集团已成长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目前旗下拥有4家上市公司,在全球104个国家开展业务,服务国内97个区域政府。按照计划,未来浪潮要为200个区域政府、40个行业部委、100个大型企业搭建可定制、可信赖、可持续的云环境。

  “浪潮希望成为一家拥有数据的大数据公司,在做云计算、大数据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孙丕恕在受访中透露,浪潮将来要建立一个大数据交易平台,上游的数据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交易,下游企业可以利用平台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他认为,就像现在的京东、天猫一样,未来一定会出现一些交易平台,不光交易实际商品,还会交易数据。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有类似的表述:“阿里巴巴是一家数据公司,我们做电商的目的不是为了做买卖。”“十年以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资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

  “天空中飘着两朵云,阿里云对企业,浪潮云对政府,双方其实是配合的。目前BAT都在进军大数据领域,他们原本手中就有大量的数据。未来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平台和服务,单纯的行业或者企业应用不足以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要么有数据,要么搭建一个数据交易平台,10年后谁会超过BAT?谁有数据谁有钱。”孙丕恕直言,浪潮在IT企业中最早提出要做大数据,和其他互联网企业一样,正面临转型难题。

  重新定义“心中有数”

  数据没有流动就没有价值

浪潮集团成为“云上贵州”的基础设施运营与基础环境集成实施服务项目的供应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重要性日益突显。而大数据产业也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数据交易也正在实践。今年9月26日,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在乌镇正式上线,并迎来了首批数据服务交易。而早在去年4月14日,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并完成首批大数据交易,这是全国第一家以大数据命名的交易所。截至2015年底,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金额已突破6000万元人民币,会员数量超过300家,接入的数据源公司超过100家,数据总量超过10PB。

  PB,是较高的数据存储单位。据介绍,浪潮手中已握有至少40PB的数据,相当于两千万部2GB大小的高清电影,或者是161.45万亿套《盗墓笔记》合集的字符容量,在国内涉足大数据业务的IT厂商中,浪潮已处于领先地位。

  “人类社会积累的数据已经超过800万PB,却缺少可流通、可交易的市场。大量数据还沉睡在政府、企业、个人手中,数据的共享、开放和应用程度还远远不够,距离“数据社会化”未来还有巨大的鸿沟需要跨越。”孙丕恕表示,数据化、智慧化都是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智慧城市、智慧政府都需要大量的数据流动和数据挖掘,对此,浪潮提出了“数据社会化”的理念,其核心就是数据交易。

  数据社会化的状态可以归结为两个“人人”:人人使用并受益于数据,人人产生并贡献数据;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

  “数据是资源,但数据没有流动和交易就没有价值,所以我们呼吁政府部门开放数据,呼吁数据社会化。”在孙丕恕看来,只有让数据充分的社会化,形成基于数据的新的文化生态,使数据最大限度的被整个社会所共享所应用,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的能量。“我们要重新定义‘心中有数’,在数据社会化阶段,人人要做到心中有数,让数据成为决策支撑。这是数据和社会发展共同面临的必然趋势。”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