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楼做核酸啦,其他楼不要下来,按叫号下楼,别急啊!” “保持距离!保持距离!提前准备好健康码!”在吉林市昌邑区某社区核酸检测现场,社区居民对这些话,对这个嘶哑的声音太熟悉了。
“这么久了,我们从没有见过雾气蒙蒙防护面罩后的大姐长什么样,可只要听到大姐声音,我们就知道是她,知道她是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她的话,我们听,我们信!”居民们说。
“咱是为兵服务的人,关键时候也得有兵的血性!”作为吉林市昌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老大姐,王静茹再有11个月就退休了,可在疫情防控一线,她总有一身使不完的劲儿。
吉林市疫情防控歼灭战打响后,王静茹主动请缨,和两名志愿者进驻社区。几天下来,社区工作人员都知道,每天第一个穿好防护服守在卡点上的准是她,每天最晚回去的也准定是她。
“我多跑两步,老人就能吃口热乎的!”王静茹一边捶腰一边笑着说。每天中午12点左右,王静茹都会拎着餐盒往楼群深处小跑。为了让小区里独居的一位年老体弱又常年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吃上热乎饭,王静茹每次都会准时准点把饭菜送到老人家里。“平时,老人的饭菜都是社区志愿者送,这几天他们太忙,我就主动接过了送餐员这个活儿。”王静茹说。每次送完餐,餐盒是热乎的,老人是乐呵的,可她的衣服却总是被汗水浸透。“没事,咬咬牙,一定会挺过来的!”王静茹总是笑着说。
“大家都回家吧,外面除了大雪,就是‘大白’。”每次,她给居民送菜回来路上,遇到出来遛弯的老人,她一边引导老人退回警戒线,一边幽默地劝说着。
每到吃饭时候,社区人员看她岁数大了,就让她到社区找个暖和的地方吃,可她坚持找个避风的楼道站着吃。“离执勤点近,吃饭心里踏实!”王静茹说。
看到她眼里充满血丝,声音也嘶哑了、人也憔悴很多,身边同事劝她:“王姐,少干点吧。”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回一句:“不累,这都是咱应该做的。”
作者:吉林市昌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范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