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多云,最低气温-10℃。
天还未亮,四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纪大伟就已经穿好了外套,准备出发去师大社区进行疫情排查。临走前,他悄悄走进两个女儿的房间,轻轻地亲了亲还在熟睡中女儿的脸蛋,这是一天中他最幸福的时刻。
还不到7点,他就已经到达了工作岗位。当天他的任务是对师大社区内8栋楼共14户外来返平人员的居家隔离情况进行检查。一手拿着封条,一手拿着登记本,纪大伟爬上爬下,挨家挨户检查封门情况。如果发现哪家门上的封条有异常,他要立即向社区报告。除此之外,还要担负这14户居民生活用品购买、生活垃圾处理等日常工作。
上午9点,纪大伟终于把所有居家隔离人员的封门情况都排查了一遍。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前往铁西区站前社区,开始他一天中的第二份工作。
站前社区是纪大伟妻子所在单位要求下沉的社区。他的妻子是师大附小的老师,疫情来临后,她每天既要备课和上网课,还要照顾家里年幼的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体弱多病,常常需要药物治疗,家里经济压力较重。经过商量后,夫妻二人决定“男主外,女主内”,纪大伟承担起了妻子下沉社区的任务,让妻子安心在家。
来到站前社区,纪大伟水都来不及喝一口,因为今天全市要进行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他要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维护好前来检测人员的现场秩序,确保检测工作顺利、高效完成。站前社区成立时间久、居民多、任务重,居民成分复杂,纪大伟不厌其烦地告诉每一位前来核酸检测的居民要注意保持距离,有序排队。有腿脚不便的居民, 他上前搀扶;遇到没有吉祥码的老人,他帮忙登记身份证号…… 汗水顺着脊背流下,明明是寒风料峭,他却出了一身热汗。
当最后一个做完核酸检测的居民离开后,纪大伟接到了年仅四岁的小女儿的电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呀……”一直开朗坚强的汉子却罕见的沉默了一下,“爸爸还没忙完,你先乖乖听妈妈的话,好好睡觉。”纪大伟温柔地在电话里哄着女儿。他说,以往都是自己哄女儿入睡,自己现在每天早出晚归,女儿们已经好几天没有在醒着时候见到他了。大女儿已经逐渐懂事,知道爸爸是去“上班”,小女儿还太小,所以格外离不开爸爸。
当纪大伟忙完站前社区的工作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还要赶赴他的第三份工作地点——爱民社区,这也是他自己单位下沉的社区。纪大伟曾是一名军人,转业到四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下属事业单位军供站工作。大家都开玩笑地说他,以前是军人,现在是为军人服务。
在爱民社区,他的主要任务是要守好社区卡点,对来往居民和车辆进行登记。一般来讲,他的排班大部分都是夜班,卡点负责人考虑到他工作辛苦,想要给他排白班,他却主动拒绝了。他说,卡点中有一部分是女同志,还有一部分同志没有私家车,他们晚上回家不安全也不方便,自己是男同志,更是退役军人,守夜班义不容辞。
“您好,麻烦出示一下证件……”纪大伟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句话语,开始了夜间的工作。东北初春的夜晚,寒风依然刺骨,为保证出入登记严密细致,纪大伟和另一名卡点同事要始终站在室外,而这一站就是4-5个小时。扫健康码、测体温、填表……他身穿的红马甲仿佛是黑夜里一束亮眼又温暖的光,刺破黑暗,照亮每一个夜晚归家的人。
纪大伟在部队时曾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1次。退役后,他也因工作突出被所在单位评为“优秀先进个人”。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时,他就毅然决然奔赴抗疫第一线,用行动践行了一名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身边的同事评价他,一人身兼数职,认真能吃苦,干工作从不挑拣,身上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干练作风,性格乐观,积极热情,身边人有什么困难,他总是毫不犹豫的前去帮助。
夜已三更,月白似霜。待他回到家,已是凌晨3点。他悄悄的推开女儿的房门,轻轻贴了贴女儿们红通通的小脸。妻子为他端来一杯热水,无声地对他表示支持。而明天,他还要继续重复这一天的工作。当问到他累不累时,他说:“我不怕苦,也不怕累,只要不倒下就能继续干!只要疫情能早一点结束,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作者:四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周慧莹 郑确
https://mp.weixin.qq.com/s/DiJwI6vvyVOtRDqFtL8z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