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到振兴中国 丰功伟绩-建党95周年 徐慧 212253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建党95周年 > 丰功伟绩

从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到振兴中国

2016-06-23 14:04:05 | 来源: 新华报业网

从拯救中国、发展中国到振兴中国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95年

演讲人:薛庆超演讲地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术报告厅演讲时间:2016年6月3日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

编者按:1921年到2016年,从开天辟地到走向复兴,近百年的中国,历经挫折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这个初创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在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国家取得执政地位?这个有着8700万党员的大党,怎样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诸多考验,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一路曲折,却目标清晰——沿着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遵义会议纪念馆新华社

薛庆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等。兼任纪念抗战胜利“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国赴联合国举办“抗战展览”代表团成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8所大学兼职教授。(资料图片)

“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宣言》

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封建帝制。历史的发展,呼唤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工人运动日益发展。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率先成立,“首次决议,推陈独秀担任书记,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并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10月,李大钊等人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7月30日晚上的会议刚开始,法租界巡捕房一个密探就闯入会场。代表们立即休会,离开会场,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游船上举行最后一天的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为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核心力量,大力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革命风暴从珠江流域席卷长江流域。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国共两党迎接北伐,被奉系军阀逮捕,英勇就义。何隽撰写的《李大钊殉难目睹记》写道:李大钊等二十人在京师看守所内刑场绞决。被绞之前夕,余即至看守所接洽参观。见新式行刑之绞机矗立刑场之中央。晨九时,指挥行刑官莅场查阅判决书,命提李大钊及另一受刑人到场,旋由行刑人蜂拥至前。李大钊意气轩昂,胸襟爽朗,不知其为铁窗人也。指挥行刑官告之:“此案经特刑庭判决,你等均处死刑,当已收到判决书?”答:“收到,已准备上诉。”又云:“此案系按特殊程序处理,并无上诉办法。现奉上官命令,今日执行。你等对于家属如何处分事件,可缮函代为转交。李大钊云:“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兮也,何函为?”旋经行刑人拥登绞台左绞绳下铁盖上,面南而立,一位行刑人反接两手,缠缚全身并折绳结环,神色自若不变。最后,李大钊高呼“为主义而牺牲”毅然延颈就环。”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献身,至死无憾。

“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北伐战争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党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各地武装起义此伏彼起。然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后,很快受挫。工农革命军会师文家市,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进军。他向工农革命军指出,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是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去,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随后,工农革命军奔赴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彭德怀相继率部前往井冈山,开辟井冈山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创建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展革命力量。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决议案,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瑞金县改为瑞京市。邓小平任中共瑞京市委书记。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各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击败国民党军多次“围剿”,革命形势日益发展。

“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中共中央时期,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相继长征。中国革命处于危难时刻,迫切需要一个坚强领导集体和核心力挽狂澜。

毛泽东在创建发展红军与革命根据地实践中,成为众望所归的核心人选。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秦邦宪在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报告中坚持“左”倾错误。周恩来作军事问题报告。张闻天按照与毛泽东、王稼祥商量的意见,作了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反报告”,系统批评秦邦宪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的长篇发言将锋芒集中在最迫切的军事问题上,尖锐批判秦邦宪、李德的“左”倾军事路线,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和战略战术的错误。王稼祥第一个挺身而出,拥护毛泽东出来领导党和红军。

朱德、周恩来、陈云、刘少奇等绝大多数同志支持毛泽东的意见,批判错误军事路线。遵义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一)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即张闻天)起草(遵义会议)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军事指挥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随后,毛泽东任中央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成员和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周恩来病重后,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主管军事工作。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之后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陕甘。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向何处去,摆在每个中国人面前。

东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共中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重大变化,决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经过谈判,国民党与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达成“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6项协议。 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他说:“蒋先生,我们有10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一些。”蒋介石诺诺点头,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回答:“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

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全国抗战爆发,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八路军“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全国给八路军的贺信贺电雪片一样飞到华北前线。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上海职业界救亡协会致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第二战区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续范亭认为:“谨按平型关战役,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

八路军频频出击,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将25架飞机(包括机库中待修的1架飞机)全部击毁,毙伤日军100余人。中国人民把抗战胜利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八路军到河北平山招兵,1500多名平山青年积极参军,八路军总部批准成立“平山团”。“平山团”和兄弟部队在上下细腰涧(地名)战斗中,毙伤日军1000人左右,俘虏11人,创造了抗战范例。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发命令:“‘平山团’历来作战勇敢,素有盛名,是平山人民的优秀武装,是边区人民的优秀武装,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不断打击日军,振奋了人民的抗日信心。杨靖宇长期率部与日军作战,名震中外。1940年年初,杨靖宇被日军包围,从日出打到中午,他一个人几次击退了敌人的攻击,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了振奋全国人民抗战信心,1940年8月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三天内将正太路东段铁轨彻底破坏,攻克娘子关、井陉矿区等车站和据点。一二九师完成正太路西段破袭任务,攻占阳泉至榆次间的日伪军若干重要据点,全歼康家会据点守敌。接着展开对同蒲路破袭。百团大战第一阶段,正太铁路瘫痪,同蒲、平汉等铁路一度中断。华北日军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受到严重破坏。日军《华北方面军作战记录》承认:“百团大战”的奇袭完全出于日军“预料之外,损失惨重,需要相当时间和大量资金才能恢复。”

抗战时期,中共七大制定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浴血奋战中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责任编辑: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