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情 媒体行内容-媒体行 陈尤欣 2388479

金寨县情

2017-04-23 15:15 | 来源: 中安在线

  金寨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现代产业园区,224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是全省国土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

  金寨是红色奉献的土地。战争年代,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组建了11支主力红军队伍,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安徽省抗战指挥中心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线指挥部。全县10万人参军参战,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建设时期,修建了治淮骨干工程——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淹没10万亩良田,14万亩经济林和3大经济重镇,移民10万人。

  金寨是各级关注的土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怀、关注老区。1990年,李克强同志到金寨考察并选址建设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2003年以来,习近平、吴邦国、温家宝、曾庆红、王兆国、刘延东、李建国、赵乐际等领导同志先后来县视察,中央部委和省市都对金寨发展给予大力支持。

  金寨是区位优越的土地。合武高速公路、沪汉蓉快速铁路贯穿全境,宁西铁路、312国道擦县而过,东融合肥经济圈和长三角,南依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西靠武汉城市圈,直通“一带一路”。

  金寨是资源富集的土地。“红、绿、蓝”三色旅游资源丰富,有5A景区1处、4A景区5处;全县林地440万亩,森林覆盖率75%;是六安瓜片原产地,素有板栗之乡、名茶产地、西山药库等美誉;蕴藏各类矿藏20多种,其中钼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金寨是亟待发展的土地。金寨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当时贫困人口19.3万,贫困发生率33.3%。到2016年底,全县贫困人口降至6.6万,贫困发生率11.2%,仍然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金寨是充满希望的土地。享有脱贫攻坚、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加速皖北发展、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等系列政策支持;拥有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具有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2016年4月24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就传承红色基因、推进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为老区发展指明了方向,金寨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广场)

  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红军广场)景区位于梅山老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坐西向东,由广场、革命烈士纪念塔、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红军纪念堂、红军墓园和革命博物馆等景点组成,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军广场。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投资2250万元,其中包括广场、上山步道、牌楼、挡土墙和浮雕等工程。广场牌楼上“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几个大字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红军广场于2007年9月开工建设,2008年6月竣工,建设中紧扣金寨是革命老区、红军故乡、将军摇篮这一历史特点,运用数字和浮雕等现代设计理念,充分展示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境内的革命史实以及金寨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

  烈士纪念塔。位于烈士陵园中央,1960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兴建,1965年10月建成,2004年6月至9月进行一期整修工程。塔高24米,塔身正面镌刻着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星火燎原”四个镀金大字,塔基正面镶有汉白玉工农武装割据浮雕,背面铭刻着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人民政府立的碑文。塔周和台阶两旁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庄严肃穆。塔区广场250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

  洪学智将军纪念碑。位于革命烈士纪念塔右后侧,北依西北,面朝东南。占地面积840平方米,主体工程包括纪念碑、功勋立柱、防护墙、悼念广场、绿化带等。纪念碑基座为山西墨玉石材,碑座为万年青石材,代表大别山的青山绿水养育了一代开国功臣;上面雕刻松树、松针,表现洪学智将军高尚的人生品质;主碑为印度红,分别象征洪学智将军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主碑上方雕刻五角星,五角星下方雕刻二枚肩章,体现洪学智将军是老一辈革命家中唯一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中间广场穴盖上放置一个水晶白花圈,碑后墓志铭记载着洪学智将军的革命生平。纪念碑由金寨县人民政府和洪学智将军的亲属及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共同兴建。2008年2月23日动工,2008年10月2日落成。

  红军纪念堂。由洪学智将军题名,始建于1993年,改建于2008年,2009年对外开放,建筑为徽派祠堂风格,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纪念红军的堂馆。

  红军墓园。位于景区内西侧的山坡上,共有百余座红军和烈士陵墓,当年那些为革命驰骋疆场、冲锋陷阵、转战南北、奋斗一生的红军英雄们,逝后魂归故里,回到他们投身革命曾经浴血奋战的地方安息。他们的革命精神永世流芳,万古长青。

  革命博物馆。于1983年纪念立夏节起义胜利54周年之际建设,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主楼正面镶嵌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馆内陈列分为序厅、光辉历程、将星璀璨、红星闪耀、杰出代表、英名长存、继往开来七个部分。2008年,在馆内又新建了洪学智将军纪念馆。

  大湾村基本情况

  大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地处金寨县中南部,总面积25.6平方公里,辖37个居民组921户3521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343人,贫困发生率9.7%。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99名。这里曾经鲜为人知,现在是倍受关注的热土。大湾村由过去的帽顶、大湾、桥边三个村合并而成,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且等、靠、要思想严重,素有“小台湾”之称。2016年4月24日,习总书记亲临大湾村视察,为大湾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怀和机遇。此后,李锦斌、唐承沛、孙云飞、潘东旭等省市领导相继来村视察指导工作,给予大湾村各种政策、资金、项目支持。这里曾经软弱涣散,现在是团结一致的堡垒。大湾村原来的班子抓脱贫攻坚思想保守、思路不清,村集体经济空白,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服务载体少、群众意见大,导致群众有事不到村而去上访。为扭转这种颓势,从强班子、带队伍着手,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服务意识强的乡干部到村任书记,注重把优秀年轻的青年发展成党员,带动贫困户脱贫。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党员找到了组织,有了集体荣誉感,村里决策更加民主,党员参与意识更强,村党总支的凝聚力逐步增强。大湾村老书记俞士义感慨:现在大湾村真正形成了有事找支部的局面。这里曾经基础薄弱,现在是美丽乡村的新地。大湾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县乡较远,过去,受财力物力限制,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投入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新老湾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桥边街道18000平方米房屋墙面改造完成,大果、陈湾、帽顶、朱湾、新屋等9.2公里水泥路建成通车,大湾群众安全饮水工程投入使用,村里环境优美,村貌焕然一新,一幢幢房屋、一条条道路、一处处靓景正展现在人们面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里曾经贫困落后,现在是脱贫攻坚的战场。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800米,村里没有企业,集体经济空白,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2014年被列为全县重点贫困村,2015年在册贫困户171户414人。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全村上下齐心协力,精准脱贫举措,通过发展产业、干部帮扶、大户带动、易地搬迁等方式,打响全村脱贫攻坚战役。2016年建设大湾、方湾两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共安置群众53户198人,其中贫困户23户80人。带领20户71人成功实现脱贫。

  大湾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大湾村地处花石乡西南部,东与水竹坪乡接壤,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紧邻,西与果子园乡连界,全村总面积25.6平方公里(38400亩),耕地面积2024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植被保护完好,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全村辖37个居民组,3521人,其中移民有190户,555人。有1个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现有党员99人,流动党员41人,群众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在家剩余辅助劳动力主要从事养殖业(大别山黄牛养殖、山羊养殖、黑毛猪及土鸡养殖)、种植业(茶叶种植、中药材天麻种植)等,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扩大就业及增加收入,现已挂牌正式对外营业的农家小院有6个,准备挂牌的有3户。

  二、主要做法

  按照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大湾村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实行挂图作战、盘点销号,落实了“四项清单”制度,实行“一户一档一策”,干部实行网格化管理逐户帮扶到位,全村脱贫攻坚工作正有力有序推进。

  (一)搭建“两个平台”

  1、新建新屋茶厂。推动“茶产业+”产业扶贫,在新屋组投资1800万元新建6000平米集茶叶采摘、体验、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厂,目前茶厂建设正有序推进中,1-3#基础已完成,4#、6#基础正在开挖,预计今年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茶厂的建成将会解决大湾以及全乡茶农茶叶销售难题,带动大湾村400余户茶农增收。

  2、依托“三变”载体,增加村集体经济

  依托大湾村资源优势,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程。根据大湾村现有集体经济状况,选择30余户茶农将茶园入股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变股东;将财政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发展村级特色产业入股经营主体、取得收益分红,实现资金变股金;成立大湾村旅游发展公司,吸纳5家农家乐参与到公司,按照“旅游公司+农户”的形式,由公司按照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逐步发展壮大农家乐休闲旅游,增加农家乐旅游收入。

  (二)推进“三项扶贫”

  1、实行金融帮扶扶贫。大湾村养羊专业合作社和8户贫困户结对,签订产业帮扶协议,利用每户5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开展合作,为贫困户提供养羊技术、负责产品回收;老村长等6家农家乐经营户与贫困户签定用工合同,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产品,增加经济收入;申办助学贷款28户22.4万,解决大学生上学学费难题,申请小额贷款18万元支持贫困户发展茶叶、养猪等,增加收入。

  2、实行科技助推扶贫。积极组织12户贫困户参加县乡举办的科技培训班,技能培训班,切实提高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技能,邀请县乡农技人员经常上门指导畜禽养殖、农作物种植,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邀请县商粮局电商专家来村培训电商知识,帮扶责任人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提高贫困户收入。

  3、实施医疗保障扶贫。今年率先在大湾村开展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大湾村姚湾组俞能荣等12位贫困户得到及时救治。县中医院、乡卫生院两次组织全村60岁以上贫困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为173户贫困户购买了医疗补充保险,开展贫困家庭签约服务,每个贫困家庭均有1名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享受健康管理、基本医疗服务。

  (三)实施“九大工程”

  1、村为民服务室建设工程。在市、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6月20日新建成54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室,办公设施齐全,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2、光伏扶贫工程。在大湾组新安装273.6KW光伏电站一座,年均发电量28万度,收益约28万元,同时在光伏板下种植大棚灵芝。光伏电站建成,使贫困户连续4年可享受光伏分红3000元,加快了脱贫步伐。

  3、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建设大湾、方湾两个安置点,其中大湾安置点规划安置29户,一期安置建设20户(其中贫困户5户,一般户15户),目前一期9栋20户全部封顶,预计年底顺利搬迁入住,二期4栋9户正在建设中。方湾安置点规划安置15户(其中贫困户5户,移民户3户,一般户7户),目前主体竣工,水电路灯配套工程正在建设中,年底前可搬迁入住。同时为全村12户危房户新建了活动板房,使他们的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4、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在省市县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大湾村街道及新湾组、老湾组确定为2017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按照美丽乡村规划要求,今年7月,我们迅速启动了三清四拆,共拆除猪圈35间,厕所31个,牛栏7间,杂棚5间,对桥边街道及新湾、老湾39户49间危旧房屋进行拆除改造重建,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同时对村庄沿线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

  5、桥边街道立面改造工程。结合桥边街道环境整治,对桥边街道进行立面改造,桥边街道房屋正面全部喷真石漆,并实行统一门牌标识,目前已全部改造完成。同时对桥边供电、电信、移动、联通等杆线全部进行线路整改,极大改善了桥边街道整体外观形象。

  6、安全饮水工程。实施大湾村安全饮水建设工程,在基湾组新建100立方蓄水池,在基湾、杜榜、姚湾等10个居民组铺设自来水管网4800余米,使320户村民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全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

  7、道路畅通及水利工程。全面实施大湾村道路畅通工程,新铺设8764米水泥路(其中南冲水泥路长1420米;陈湾至桥边水泥路长2698米;高山、方湾水泥路长2176米;果子园至花石乡域公路水泥路长2470米),拓宽改造新屋路560米,新修大湾至朱湾路循环路460米,铺设大湾组柏油路面400米,新修大堰3道,水渠6条,河堤220米,极大地改善了大湾村群众交通出行及水利设施状况。

  8、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大湾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位于大湾村基湾、新屋、姚湾等居民组,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000亩,主要规划建设328米沟渠生态堤岸、300米灌溉引水渠,新修当家塘2口,茶园喷灌溉面积50亩;茶园内人行步道1350米,生态田坎护岸500米,实施茶园绿色防控1200亩等。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山区农业耕作条件,提升了农业管理水平,实现农业增效,茶农增收脱贫的目标。

  9、卫生室改造工程。将坐落在朱湾组的大湾村原卫生室改造重建,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完善医疗配套设施,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解决大湾村群众看病难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建设步伐,确保大湾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二是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加快大湾、方湾安置点建设进度,确保搬迁户如期住上新房。

  三是持续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围绕发展壮大茶产业,通过新屋茶厂招商引资吸引1家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茶叶加工企业共同出资,吸纳当地企业、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多种经营主体参与,引导农民以茶园入股,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茶农收入。

  四是依托乡村旅游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依托总书记到大湾村调研机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狠抓乡村旅游发展,推进产业扶贫力度,实现贫困户如期脱贫。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