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1000句》总撰稿人:贫困地区推普工作最缺师资 理论内容-理论频道 侯薇 2727246

《普通话1000句》总撰稿人:贫困地区推普工作最缺师资

2018-09-13 08:45 | 来源: 澎湃新闻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近日,为助力推普脱贫攻坚,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委托语文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普通话1000句》发布,该书聚焦常见情景,贴合日常使用,收录约1400个常用字,共1029句,以最常用汉字和高频词语为基础,学习难度适中。

  精准推普,畅通贫困地区与城市交流

  “《普通话1000句》实际上是精准扶贫、精准推广普通话,专门针对普通话薄弱的地方,对其特点进行分析,编写适应当地老百姓的读本——这是在以往丰富的经验基础上创新了思路。”8月23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张世平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

  该书的总撰稿人郑浩则向澎湃新闻介绍,为凸显该书针对性,《普通话1000句》的编写不仅邀请了语言专家,云南新疆等地的代表也有参与,同时团队还进行了多地实地调研,最终成书。

  他表示,调研发现,推普工作对于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人们不能走出当地与外界进行顺畅的普通话交流时,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范围也会受到影响”。研究显示,脱贫较好的地方,往往是当地人能与外界畅通交流,进入大城市获得打工机会,从而摆脱贫困。因此,《普通话1000句》中专门设置了“工作”一章,为贫困地区的劳动人口顺利进入城市务工选编了部分语句词汇。

  而在张世平看来,推广普通话到贫困地区不仅能让农牧民走出去,还能让资源“流进去”。

  “比如到诸如‘三区三州’的地方去旅游,这些地方人们去的机会较少,但风景优美,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特色。(如果当地发展旅游业)无论是在农家乐,还是民宿,都希望游客能够听懂当地居民的话,能够用通用的语言提供服务,这就显示了推普的重要性。”张世平向澎湃新闻表示。

  贫困地区推普工作仍缺培训者

  为推进脱贫攻坚,目前,国家对推普工作投入极大关注。根据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升普通话普及率已纳入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扶贫工作绩效考核,列入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

  “普通话普及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从全国来讲,普通话推广不平衡状况仍非常严重,特别是民族地区,边远的、封闭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地方。这些地区跟外界沟通的机会少,当地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不能够掌握通用语言,发展存在陷入恶性循环的可能。” 张世平指出,因此,现在把普通话推广重点放在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是有必要的,并且有针对性。

  对于当前推普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郑浩表示,虽然现在有农村夜校帮助农民掌握普通话,“一村一幼”工程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会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贫困地区的推普工作最缺的还是培训者,缺少师资力量。

  “现在需要‘送师资’到地方,‘三区三州’等地老师、培训者不够,志愿者、村官、大学生等就承担起这部分工作。”郑浩说道。而张世平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能讲普通话的人在交流中发挥着“教授传导”的作用。

编辑: 侯薇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