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大学 长白山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教师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赵鹏 3769412
北华大学 长白山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教师团队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赵鹏 3769412

北华大学 长白山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教师团队

2023-09-08 13:3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团队负责人:孟庆繁

  团队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简介:

  孟庆繁,二级教授,北华大学林学院院长,1965年3月出生,民盟盟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林学一流学科负责人,博士,主要从事森林保护方向研究。

  刘生冬,副教授,1979年6月,党员,博士,森林保护方向

  王洪俊,教  授,1969年8月,党员,博士,园林植物方向

  杜凤国,教  授,1960年9月,党员,博士,植物保育方向

  单延龙,教  授,1975年2月,党员,博士,森林保护方向

  张启昌,教  授,1964年9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李  燕,教  授,1980年6月,党员,博士,森林保护方向

  刘  盛,教  授,1964年6月,党员,博士,森林经营方向

  郭忠玲,教  授,1965年3月,民盟,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程广有,教  授,1963年9月,党员,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戚继忠,教  授,1963年11月,党员,博士,园林植物方向

  郑金萍,教  授,1979年1月,党员,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其其格,教  授,1970年12月,群众,博士,园林植物方向

  李兴鹏,副教授,1978年10月,党员,博士,森林保护方向

  侯  杰,讲  师,1981年7月,党员,博士,森林保护方向

  由士江,副教授,1969年12月,党员,学士,森林保护方向

  郭阿君,教  授,1979年3月,党员,博士,园林植物方向

  赵红蕊,教  授,1972年10月,党员,硕士,森林保护方向

  范春楠,副教授,1980年5月,党员,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夏富才,教  授,1973年7月,群众,博士,森林经营方向

  贾淑霞,教  授,1979年7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李国伟,副教授,1979年6月,民建,硕士,森林经营方向

  王瑞俭,副教授,1970年10月,党员,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穆怀志,副教授,1985年1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于  放,副教授,1987年10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刘  强,副教授,1987年3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李  爽,副教授,1982年7月,党员,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刘艳秋,讲  师,1979年12月,党员,博士,植物利用方向

  王  欢,副教授,1978年8月,党员,硕士,植物学方向

  毛迪锐,教  授,1978年6月,九三学社,硕士,森林培育方向

  刘宝光,讲  师,1972年6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唐晓杰,副教授,1965年9月,群众,学士,园林植物方向

  张  鹏,教  授,1978年7月,党员,硕士,森林培育方向

  魏进华,副教授,1968年3月,群众,博士,园林植物方向

  金  岩,讲师,1976年10月,党员,博士,森林保护方向

  王金玲,讲师,1985年1月,党员,硕士,植物学方向

  李明锐,讲师,1996年5月,群众,博士,森林保护方向

  葛丽丽,讲师,1978年2月,党员,硕士,森林培育方向

  施  莹,讲师,1979年12月,党员,硕士,森林培育方向

  高  雷,讲师,1991年3月,党员,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张  蕾,讲师,1985年7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谢龙飞,讲师,1990年8月,群众,博士,森林经营方向

  李金航,讲师,1989年9月,群众,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韩  旭,讲师,1992年7月,党员,博士,森林培育方向

  樊倩西,讲师,1988年7月,群众,博士,动物保护方向

  元虹懿,讲师,1990年8月,党员,博士,动物保护方向

  团队主要事迹和贡献:

  1.师德师风

  团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理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理念先进和广受师生好评的创新集体。构建完善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位的师德师风建设考核机制。

  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了团队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团队中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1人、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吉林市劳动模范2人,吉林市三八红旗手1人;获吉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中国学位学科管理先进个人1人。

  2.教育教学

  团队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建设优质课程、全面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授课,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对林业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近5年,主持教育部“综合性大学背景的新林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教研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4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4部。团队获批吉林省林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参与北京林业大学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建成《森林植物学》国家精品课、《插花艺术》国家一流线上课程等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团队教师指导学生获得2022年 “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金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8项。3 名学生获评全国梁希优秀学子奖,5名学生获评全国林科优秀毕业生。

  团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我校获批涉农高校免学费“订单式”培养计划21名/年,缓解了林学相关招生和就业问题。持续推进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和专业办学模式,不断扩大与加拿大湖首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办学规模。

  3. 科研创新

  团队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强省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国家级和省科研平台,围绕长白山林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开展研究,有效支撑了长白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和产业发展。

  查明了估算了长白山林区森林植被碳储量约为550Tg C、平均固碳速率为0.92 t·hm–2·a–1,并绘制了森林碳储量分布图,为生态效益价值实现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选育出东北红豆杉等林木良种15个,构建了红松、黄檗、落叶松等用材树种全周期精准培育技术体系;开发出栗山天牛、果稍斑螟等林木蛀干和种实害虫种群监测和控制、林火预警等技术,助力遏制森林害虫灾害蔓延和吉林省实现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明确了长白山区维管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本底;探索出东北红豆杉等濒危机制,拯救了一批濒危物种,为长白山等国家自然保护区物种保育、功能提升提供了科技支撑。

  建成长白山特色森林资源保育与高效利用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平台,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个。近5年,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2项,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75项,经费 2616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审(认)定林木良种8个,在科学出版社等出版高水平专著5部,发表SCI在ISME Communications、Forest Ecosystems、Geoderm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10件。

  在为长白山区林业技术人员专业培训、技术指导、咨询和政策建议等社会服务方面做出了贡献。

  4.社会服务

  团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缓解长白山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人才短缺问题,在省林业和草原局推动下,团队承担了天保工程实施单位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年培训120人。

  团队教师起草的《关于加强我国森林防火管理工作的建议》,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得到国家应急部、国家林草局等多部委高度肯定。团队教师作为专家组组长主持论证吉林省林业十三五规划、吉林省森林经营规划编制、国有林场改革等省级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团队承担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毛虫情监测与生态评价、吉林地区林业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以及吉林地区等吉林省东部地区松材线虫调查检测、人员培训和生态修复等工作,为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防控做出了贡献。

  5. 团队建设

  团队成员4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35人。团队负责人为二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林学会会理事,吉林省林学一流学科负责人。团队主要成员在本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人员18人次。现有省级教学、科研团队5个,省名师工作室1个。

  近5年,引进11名高水平博士,新晋二级教授2人、教授(副教授)7人,进一步优化了团队师资结构,形成了多个特色较为鲜明的教学和科研方向团队。团队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建立联系,共有8名教师赴国外访学。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着力提升教师整体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来源:吉林省教育厅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