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刘继开、李家鑫、阚天洋、王子琛、马梓萌、齐克迪、王彦博、汪子琦作品《甘做红烛献赤诚——记东北电力大学教书育人楷模李勇教授》 教育内容-教育职场 徐慧 2781542

东北电力大学刘继开、李家鑫、阚天洋、王子琛、马梓萌、齐克迪、王彦博、汪子琦作品《甘做红烛献赤诚——记东北电力大学教书育人楷模李勇教授》

2018-12-13 14:0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作者:东北电力大学刘继开、李家鑫、阚天洋、王子琛、马梓萌、齐克迪、王彦博、汪子琦

  作品:《甘做红烛献赤诚——记东北电力大学教书育人楷模李勇教授》

  指导教师:张鹏、徐彦龙

  李勇同志生于1964年,辽宁本溪人。1983年考入我校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学习,1988年11月入党,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7年在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晋升为教授。先后任我校动力系集控教研室主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务。李勇同志是我国火力发电节能减排领域的杰出专家,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吉林省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是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新世纪学科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教育联合会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学术刊物《汽轮机技术》编委。2017年8月11日于外埠公出中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英年早逝,年仅53岁。

  9月4日,校党委作出决定,追授李勇同志为“东北电力大学教书育人楷模”。这在我校历史上尚属首次。

  2017年8月11日,李勇同志在黑龙江省伊春参加科研项目论证会,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学校广大师生、校友、熟悉他的同行专家学者都为他的病逝十分震惊、万分悲痛,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无限惋惜。

  他的离去,使我国失去了一位火力发电节能减排领域的杰出专家;党组织失去了一位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好党员;东北电力大学失去了一位知难而上勇于担当的好干部,失去了一位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同事们失去了一位坚持原则身先士卒的好领导、好同志;学生们失去了一位堪称师表、可亲可敬可爱的好老师;朋友们失去了一位热心忠厚的好兄弟;他的爱妻失去了相濡以沫的好丈夫,尚在读书的孩子失去了言传身教慈爱的好父亲!

  我们深切缅怀他为党的科教事业、为东北电力大学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铭记他用汗水和生命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立志勤学 投身科教兴国的宏伟事业

  1983年9月,李勇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他衣着简朴,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开始了他的大学时代。他学习勤奋刻苦,如饥似渴。在同班同学的记忆中,他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总是愿意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了解更多的知识,请教学习方法。同寝室,他每天总是最早起床读书,晚上自习最晚回宿舍。198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我校能动专业硕士研究生。

  读研究生时,他师从富振宗教授,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1990年,李勇硕士毕业,品学兼优,留校任教,成为能动学院的一名教师。由于当时学院缺少《汽轮机原理》任课教师,他毅然放弃了原来的研究方向,转向汽轮机的教学科研当中。此时的他,没有停下攀登的脚步,1993年他考入东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我国汽轮机领域著名专家曹祖庆先生,潜心研究汽轮机及热力系统。曹先生非常喜欢这个勤奋踏实的学生,并寄予殷切的希望。李勇曾多次与同事们谈起,他的导师曾对他说:“汽轮机在国际国内都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短期内研究出新成果、大成果很难。但却是能源电力行业不可忽视的关键性领域,你们东北电力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电力工科院校,汽轮机是你们所长和优势,保持你们学校的学科优势,必须有人吃点‘亏’,淡薄名利。年轻人,我看你能当大任,多下些工夫吧。”当时,听了导师的这些话,李勇使劲地点着头说,“我愿意”。

  2003年学校曾派他与几位同志到欧洲学习考察高等教育。到德、法等国的几所大学,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看到人家先进的科研设备,他感慨良多。他对同行的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咱们国家要赶超世界,要强大起来,人才是关键,高等教育是关键,咱们这一代高校教师担子重啊,我们一定要把这历史的重担挑起来!

  二、教书育人 为学生成长成才奉献赤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李勇就是一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问、有仁爱之心的立德树人的好老师。他是一颗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他是一层阶梯,让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他是一支红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李勇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如果有学生学习不认真,他就会直率地批评,他教育学生,态度不端正是无法做好任何事情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经常说,通过毕业设计,应该让学生拿出真东西,而不是糊弄过关,否则只会害了学生,也砸了学校的牌子。李勇不允许他的研究生用现成的软件计算,要求学生自己编程计算,他说这虽然是笨功夫,但只有这样才能弄懂计算过程,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问题。

  李勇同志品德高尚,坚持原则,廉洁从教。除了坚持30年为本科生授课,他共指导9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给学生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有一次教师节,他的几个研究生为老师买了一台空气加湿器,送到他办公室,他说什么也不收。见学生不肯拿走,他直接把钱给了学生。他说:“你们现在不挣钱,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你们好好学习研究,取得好成绩,就是给我的最好礼物。”凡涉及学生考试成绩、评优选先,他从来都坚持公平公正,不徇私情,恪守师德。他常说,作为教师绝对不能丧失底线,因为学生最信赖的就是老师;老师不守底线就是对学生一生的极大伤害,对教师队伍的极大败坏,也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破坏。

  李勇在生活上十分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天冷了,他就会提醒大家多穿点儿衣服;每逢过节,就买一些水果和点心给学生们;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去宿舍看望那些不能回家的学生,给他们送饺子,有时还邀请他们到家里去吃饭。李勇常对其他老师说,学生们来自天南地北,远离家乡读书很不容易,要多关心帮助,让他们在学校体会到家的温暖,体会到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

  李勇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读有关毛泽东的书籍。他非常崇拜和敬仰毛泽东。有时要休息一会,他就会看一看有关毛泽东传记及长征、解放战争方面的书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亲自走一次长征路,他对他的研究生说:“等以后我不忙了,我要从头到尾走一遍长征路。到时候,我带上你们一起走”。然而,这却成了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愿望。

  李勇去世后,他的学生韩为缅怀老师,写了这样一段文字:往事历历在目,还记得最后一次送您回家,是因为您的腰突犯了;最后一次给您办公室的花浇水,是因为您有一周出差了;最后一次听您讲题是在您的办公室;最后一次道别是在这个暑假。我多希望时间可以退回到这个夏天,我还可以向您问好,可以帮您整理材料;多希望可以再叫您一声李老师,多希望再多听一次您的声音,哪怕是训斥也好。老师,我们不会辜负您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会学习您的精神,并传承下去。李老师,如果有来生,下辈子,我们还做您的学生!

  三、科技创新 为国家电力节能减耗贡献光与热

  李勇教授在汽轮机领域潜心学习研究30年,成果丰硕,成为我国火力发电节能减排领域的杰出专家。在低真空供热、火电机组运行优化和机组经济性评价等方面做出创新性突出贡献。他的研究成果《大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节能潜力在线诊断关键技术及应用》,2016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他针对火电机组节能潜力的精细化挖掘问题,攻克了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运行经济性诊断、汽轮机配汽方式优化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节能诊断和优化新的理论和技术,为实现火电机组的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持。针对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导致火电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的问题,提出的汽轮机配汽方式优化运行技术,改进了引进日立、三菱技术制造的600MW汽轮机的配汽方式,使低负荷下汽轮机调节级的相对内效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所取得的关键技术成果对于提高燃煤热电联产机组的经济性,减少污染物排放,产生了巨大作用。仅近三年,累计直接为相关企业创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成果若广泛推广,其价值之大将无法估量。

  李勇教授治学严谨,特别注重在现场的资料积累。他经常像得了宝贝一样从电厂带回很多资料和现场的实际运行数据,有电子版的,更多都是纸质的、甚至是他手抄的。2010年,浙能长兴电厂节能诊断,他一住就是半个月,记录了大量、详实的数据,提出的节能方案让电厂的技术人员佩服之至。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他心中永远的痛。2013年9月,学院开始准备次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申报材料。国家级奖项,又是第一次申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李勇带领科研团队查找资料,与同行专家联系听取意见。第二教学楼7楼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2014年初,规定网上提交材料截止的那天,他和几位同事加班,校对、完善材料直到天明。回家后,他就开始感冒发烧,直到春节病都没有好。3月末,项目通过国家奖网评,赶紧组织对会评的材料进行修改,又是一个多月的夜以继日。会评答辩,他们的项目仅以一票之差与国家科技进步奖失之交臂。他把这个情况向校领导汇报完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泪流满面。他说,能动专业自建校以来,还没有出过国家奖,我们要永不放弃,再接再厉,一定要把国家奖拿下。现在他走了,国家奖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四、矢志不渝 为学校能源动力学科建设呕心沥血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我校成立最早的两个教学单位之一,能源与动力学科是我校的龙头学科之一,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97年博士毕业后,李勇的担子越来越重。他勤奋踏实、勇于担当,赢得了师生的拥戴和称赞。

  为动学科建设发展,李勇可谓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学科评估,我校能动学科在全国排名第26位,当时是所有无博士点的高校中排名最高的。在制定学院“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时,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国家的“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在保持我校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确定新的发展蓝图,形成5大方向,近20个子项的具体学科发展布局。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他组织班子成员反复研究讨论,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有时候其他同志实在熬不住了,李勇就让他们先回去休息,自己继续思考琢磨,几乎每天都到深夜。学院“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提供了依据和遵循。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李勇和学院班子花了大力气,下了真功夫。能动学院2000年和机械工程学院拆分时,学生有2600多名,专业教师不足40名,师资严重缺乏。他多方联系,积极招聘高水平教师。不管走到哪儿,只要遇到博士,就滔滔不绝不厌其烦地介绍我校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待遇,希望把更多的博士“挖”过来。有一次去贵州电科院合作开展科研项目,看到他们那儿有两个博士,他当时就给人家做工作,贵州电科院的领导开玩笑说,你怎么挖人都挖到我们这儿了!他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期间,专门抽时间去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宣传我校的招聘政策。经过不懈努力,现在能动学院教师已经达到9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9人,教授18人。

  对青年教师他更是倍加关心。经常询问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新入职的年轻教师都担心上不好课,有畏难情绪,他多次与他们谈心鼓励,安排为青年教师组织多次试讲,增强他们的自信。在年轻博士申请基金项目上,他也给予全力帮助,近两年有6名博士获得国家青年基金项目。他还热心地帮助有些博士教师的家属,协调为他们安排工作,解除博士教师的后顾之忧。

  他还注重发挥同学、校友资源。他本科时的同班的同学邓贤东回忆说,李勇经常以信函、电话、微信等形式,向我们介绍学校的情况。每次我们同学回母校聚会,他都向我们详细介绍学校及专业的发展,都领我们参观实验室,向同学们征求建议,请他们多多关心支持母校和能动学科的发展建设。

  在他和班子的带领下,能动学院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积极整合利用外部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近年来取得很大发展。从2010至2017年新增工程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11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9个,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新增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1个,省级2个。在学校实行二级目标考核期间,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班子工作状态考核连续多年优秀。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95%以上,曾被授予吉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教学保障和教风逐年提升,学院多次被评为教学质量保证优胜单位,动力系获优良教风教学单位,学院多位教师获得教学名师和标兵称号。科研成果更是喜人,2017年,获得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了重大突破。

  2017年的暑假,他生命的最后1个月,也是他最繁忙劳碌的1个月。今年是他本科毕业30周年,他们两个班同学相约7月13日回校相聚。他提前联系同学,精心安排,举行座谈会,请同学为母校的发展献策。同学会结束,他来不及休息,就开始撰写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中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的材料,他说:“这是金红光院士给我留的作业,咱们得高度重视,也是向金院士汇报一下咱们学院的研究成果”。7月22日,他又率队参加了在长春举行的全国“制冷与空调大赛”东北赛区的比赛,我校去年承办了这个大赛,也是李勇积极争取来的,扩大了我校建环专业的社会影响力。7月25日“第二届东北地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参会代表为东北地区有动学科的所有高校的学科带头人和相关院系领导,李勇又连续忙了好几天。7月28日,他又风尘仆仆赶到青海,参加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主办的“能源动力类精品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研讨会,会议中他为我校争取到了《汽轮机原理》数字化资源中的部分工作任务。从青海回来,他又仔细审阅辽宁电科院委托的“伊敏电厂机组灵活性改造的可行性报告”,8月7日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项目评审会,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会后,他又辗转到大连调研,然后又匆匆赶到黑龙江伊春,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常规/供热机组调节能力提升与电热综合协调调度技术”项目组的现场调研论证。

  党组织和学校领导、同事们一直都非常关心他的身体健康,经常劝他注意休息,但李勇同志还是坚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马不停蹄地奔波,没有节假日,废寝忘食地劳碌,终于,他的身体支撑不住了,他,倒在了伊春。前一时刻,他还在房间里与博士生一起讨论项目技术方案;下一时刻,他心脏骤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深爱的学校、讲台和实验室,离开了他的亲人挚友、同事和学生。

  从1983年入学至今,李勇同志在东北电力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了34年,科研成果丰硕,育人桃李满园。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体现出对党忠诚甘于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知难而上勇攀高峰的创业精神、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学术品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红烛情怀。他把自己的一切连同生命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为东北电力大学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在新的时代,我国能源电力事业发展、高等教育发展、吉林省的建设任重道远。此时此刻,我们多么希望李勇同志还能与我们并肩战斗。他离我们而去了,走得是那样匆忙,临终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我们感到无限悲痛。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所表现出的思想品格是吉林人精神的生动写照!他不愧为教书育人的楷模,他就是我们东北电力大学的黄大年!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的精神,一定更加努力,把他未竟的事业继续进行下去,为吉林的发展,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然前行!

编辑: 徐慧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