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宋朝,看看古代人如何过重阳节?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36968
穿越到宋朝,看看古代人如何过重阳节?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36968

穿越到宋朝,看看古代人如何过重阳节?

2022-09-30 16:1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重阳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始于上古时代,古人对天象的崇拜。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的节日。从此,民间便开始庆祝重阳节。到宋代,重阳节就更加热闹了。

  我们现代,重阳节是不放假的。可是,在宋朝,重阳节却是法定假期,这天都放假过节的。那么,宋朝人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呢?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一节关于重阳的记载,描述了宋朝的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如何过重阳节的。

  重阳节,观赏菊花、登高远眺、吃重阳糕等习俗,远在宋朝时已经有了。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自唐朝时,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就有养菊花、赏菊的传统,家家户户都养菊。农历九月,菊花盛开。到宋朝时,重阳节这天,京城举办重阳菊花会,人们都出来观赏菊花。

  重阳节这天,宋人除了观赏菊花外,还到郊外登高。一家老少郊外登山、吃吃饭、喝喝小酒、聚聚会。其中,四里桥、梁王城、砚台等地方都是人们喜欢去的地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

  民以食为天,过节当然少不了美食,并且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重阳节,宋人这天都要吃重阳糕。

  宋朝的重阳糕分为很多种:最简单的叫“面糕”,用面粉拌糖,烫面蒸熟,切成菱形大块,最后用胭脂点色;稍复杂一些的叫“黄米糕”,一半面粉,一半糜子,加糖,加豆沙,分层铺放在模子里,洒上水,洒上油,上笼蒸熟,最后用柏枝装饰;还有一种“枣栗糕”,用米粉、面粉、枣泥、栗黄(板栗煮熟、去壳、去膜、捣泥)混合,作为糕馅儿,底层用米糕垫底,顶层用石榴装饰,蒸熟之后,片成薄片,再拼出花式图案;又有一种“饵公式糕”,做法不详,但主料是黑黍米、枣泥和豆沙。

  现代江浙人过重阳,喜欢在重阳糕上插小旗,这其实也是宋朝遗风。《东京梦华录》载:“都人重九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更相遗送,上插剪彩小旗。”可见宋朝市民也有用小旗来装饰重阳糕以增添喜庆色彩的喜好。

  但宋朝人不仅仅在重阳糕上插小旗,还喜欢在大号重阳糕之上叠置一些造型奇特的小重阳糕,例如捏成小鹿形状的糕点和捏成大象造型的糕点,前者叫“食鹿糕”,寓意来年“食禄”,也就是可以做官的意思;后者叫“万象糕”,寓意“万象高”,意思是万事如意,运程一年比一年高。

  另据南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记载,九月初九天刚刚亮的时候,大人早早地蒸好重阳糕,先切一片放凉,等到孩子起床,将这片重阳糕和一枚柿子贴到孩子头上,让孩子掰着吃,寓意为“百事高(掰柿糕)”。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