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如何从乞巧节演变为情人节的?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1105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七夕,是如何从乞巧节演变为情人节的?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11058

七夕,是如何从乞巧节演变为情人节的?

2022-07-28 23:50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说到七夕节,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情人节,但实际上,在最开始的时候,七夕节并不是为了情人而创办的节日。在漫长的封建历史上,七夕节曾经的名字是乞巧节,是一种专门为了女性而创建起来的节日。那么,为什么在七夕节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演变出了情人节的含义呢?

  所谓的七夕节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早在春秋时期,这种节日就已经出现了。其实,七夕节最开始之所以会被当成是一个节日,也是基于人们对于数字的崇拜。在当时卦爻中认为,七具有着反复归来的意思,而七月初七更是这种内涵的集中体现,在这种迷信思想的影响之下,七夕节也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节日。

  对于七夕节来说,由于它最开始的诞生具有一定的迷信因素,因此每逢七夕节的时候,人们就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许下自己的愿望。就这样,在七夕节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它也逐渐被人们称为是乞巧节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七夕节与情人节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乞巧才是七夕节的另一个名称。在《西京杂记》中记载:

  “汉彩女以七月七日穿孔针开襟楼。”

  由此可见,在最开始的七夕节中,人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乞巧”。

  在中国的每一个节日中,都有一些属于不同节日的特殊习俗,七夕节也并不例外。在传统的七夕节到来之际,香桥会、拜七姐、穿针乞巧、七夕观星等习俗的出现就代表了人们对七夕节的美好向往。

  在传统的七夕节中,流传最广的一种习俗就是穿针乞巧,在这天,妇女们会通过穿针的方式来祈求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如果说妇女们能够成功望月穿针的话,那么就证明乞巧的成功。由于这种活动并没有什么难度,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此也就成为了许多妇女庆祝节日的潮流方式。虽然说这种乞巧的方式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内涵,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也不过是一种对节日的寄托而已。

  除了穿针乞巧之外,拜七姐也是当时很多女人在七夕节中会做的事情。在传说中,七姐是一个心灵手巧之人,如果说能在七夕这天对她加以祭拜的话,那么女人们就能沾染到她过人的手艺。由于在封建社会中,女人的手巧程度就决定了她是否有用,因此,每一个女人都希望能通过拜七姐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手工技能。

  在《诗经·小雅》中有这样的记载:

  “跂彼织女……睆彼牵牛。”

  而这也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了。通过对这段故事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时间正是每年的七月初七。

  虽然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出现了,但直到汉武帝在位期间,这个故事才得以广泛流传。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都被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所打动,因此人们也会对他们相会的日子产生一些特殊的情感。

  在汉武帝统治期间,由于连年征战的缘故,因此许多青壮年男人都被征用于战场之上,这时,留守在家中的女人就会触景生情,每到七月初七的时候,就会将自己和丈夫类比成织女与牛郎,这时,传统的七夕节中也开始蕴藏了一些其他的特殊含义。

  在这时,虽然七夕节在表面上仍然具有着乞巧的名目,但实际上,妇女们在这个节日中已经不会进行所谓的乞巧活动了,在她们看来,能够通过节日与自己的丈夫相见,才是她们心中真正的节日目的。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情人节这一概念当作是七夕节的主要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乞巧内涵也逐渐被人们忘记。现如今,当人们提到七夕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就是其情人节的内涵。可以说七夕节之所以会变成情人节,也是基于牛郎织女故事的深刻影响。

  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内涵丰富的节日,通过这些节日,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情感也得以寄托。对于七夕节来说,虽然在最开始的时候,它是作为乞巧的标志而存在的节日,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七夕的情感寄托也使得其成为了一个情人之间的节日。每逢七夕节的时候,女孩们不仅可以向秋月乞巧,更是可以和爱人一起回顾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对于中国社会而言,七夕节才是真正的传统情人节。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