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中幡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何长春 2906113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中幡

2019-06-26 14:11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中幡表演。

中幡表演。

中幡表演。

中幡表演。

中幡表演。

中幡表演。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尾页

      天桥中幡项目简介:

      “天桥中幡”,主竿是一根9米多长的粗竹竿(按封建传统规矩九数为大,故主竿为三丈三,暗合三三见九),后因传承人改良,另接一根较为细并且算其至顶部总长达到10多米的顶竿,竿尖上插一面三角旗,旗下有三层流苏伞,旁边斜插两根细竹竿,又称虚尖,绳线相连并穿有小彩旗(称为串旗)形成敞口向上的倒三角状,两头竹竿上也挂数面彩色小三角旗,伞下有一方型框架,即横面的幡拍(拍子),可注明文字(如:团体简称、艺术派别等),框架四周拴有铜铃(一般4枚),再往下是0.5米宽、5.5米长的幡面(长度根据竹竿长短而随机按比例而定)又称“幡衣子”,绣有吉祥图案、祝福式用语或标语等。平时立于演地旁,高大壮观,舞毕时,需要保持中幡的直立不倒,还要高高抛起,稳稳接住,动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包括鼻子、口齿、下颚)、肩、肘、手、胯(指腰)、膝、脚等7个身体主要部位作为接幡的支撑点,又称作是“七星”。 

      清朝时期的中幡是礼部掌仪司的大执事用于皇家庆典,以及接待外国使臣之用。中幡当时共有八杆,两杆龙(代表皇上)、两杆凤(代表娘娘)、两杆虎(代表王爷)、两杆豹(代表大臣),当时代表了皇家的一种威严。清朝灭亡以后,中幡流落到民间,民间有位老艺人叫王小辫,他收了一位徒弟,就是天桥赫赫有名的宝善林(宝三)老先生。老先生后来又把中幡传授给他的三徒弟傅顺禄。中幡的传承向来是一脉单传,而今执掌“天桥中幡”大旗的是傅顺禄先生的两个儿子付文有、付文刚(团长)。

      北京付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简介:

      北京付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建团于1985年,原名北京天桥老艺人演出团,是国内唯一民营的专业老天桥民俗文化团体,建团初期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2000年更名为北京付氏天桥宝三民俗文化艺术团(以下简称宝三艺术团)以来,在北京市文化局和西城文委的大力扶持下,艺术团有了更大的发展。

           艺术团曾代表中国、代表北京,前往德国进行文化交流。在德国,中幡和摔跤表演非常受欢迎,访问结束前,由德国索伦多夫市市长和德中友好促进会共同向付文刚团长和艺术团颁发了“促进中德人民相互了解”德国索伦多夫市春节活动演出嘉奖证书。此外,艺术团还曾赴澳大利亚、埃及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为增进中埃人民、中澳人民之间的友谊贡献了绵薄之力,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纽带。艺术团的中幡、摔跤等节目还走进了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舞进了各大社区和武警部队。近年曾出演电影电视、原创情景剧《北京人家》、娱乐频道等为丰富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努力和贡献。

      如今,艺术团的多项民俗技艺项目已成为了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节目,并受到了来自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肯定与好评。

    编辑:何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