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时代,你愿意共享自己的藏书吗 文脉内容-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85760

共享时代,你愿意共享自己的藏书吗

2017-04-19 15:17 | 来源: 金黔在线

    我们生活在一个重新发现公共空间的时代。从“共享单车”到“公益街头冰箱”似乎展望着彼此相互信任,社会生活趋于理性的未来。其中,书籍,作为非物质的产品,也渐渐地进入了共享的视野中。对于某些藏书家来说,这不啻是晴天霹雳——书可以借,但要是被无知者拿去肆意玩弄,这可是对心爱之物的背叛!对某些态度更为开明的网友来说,知识的共享可能预示着文明的一种高级形式。于是,我们就如何对待书籍的共享以及搬家时如何处理数量庞大的书籍采访了部分网友。

  Szh10969:

  我愿意将自己看完或不怎么用的书参与共享。一般都会将教科书送给学弟学妹,或者按斤卖给二手书店。但基本不大会借助于某些平台(比如漂流图书馆),因为这个活动实在实施困难,可能会被人拿回家去,更好的形式应该是让书流动起来。至于搬家和搬离寝室,我的书基本上都会打包带走。

  文轩Noah:

  如果共享图书机制运作比较成熟的话,我是愿意参加的。我认为共享图书是共享经济模式的延伸,对于促进图书资源流动,全民知识提升都有正面效果,但如果推行不好,可能会导致共享者的图书丢失、损坏或出现其他负面效果。

  我自己搬离寝室,一般会把教科书捐给学院,可以让新来的学生重复使用,其他没有用的资料会按斤卖了或扔掉,其他一些重要书籍会带走。搬家的话,一般会把没有用的杂志报纸卖了,大部分书籍都搬进新家。

  上海浦东图书馆

  森:

  听说过共享图书,对一部分看过觉得并不会再看第二遍的书,或者本身比较轻便的书,我会愿意参与共享。这个现象,我个人觉得本质上更像是传统借书行为的一种变体,只是前来借书的人变成了数量众多的陌生人而已。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借书出去的人不能对陌生人进行筛选,所以就更有可能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书带来的智识和体验也可视为财富,共享图书的目的当然是相当崇高的,但获得的结果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因为个人认为,人只会阅读与他们己身相称的书目。我的每本书都要选择他们的主人。能搬走就尽可能搬回家,搬不回去的也会送给所选择的、认识的人。

  一只中华田园汪:

  我一般不会把书拿来和别人共享,这没什么实质意思。好书我会自己留着,走到哪里都会带着。没什么价值的书,送人,别人也未必会要。

  至于以前新闻中看到的“地铁上的漂流书”简直是无稽之谈。我要分享什么样的书才能满足地铁上一大群人流的阅读需求——鸡汤?武侠?玄幻?读书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甚至开书单都显得不合理。

  读书必须去寻找和自己心性相符的读物,而一旦找到必须好好珍惜。如果我搬家的话,经常是十几个大箱子,塞得满满当当(特别重!)全部带走。

  南澳州立图书馆

  Orilong:

  共享图书馆符合目前共享经济的大趋势,不过我觉得这种活动更应该以公益的方式开展。比如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交易平台,能够把不用的书以低价出售。但这样似乎使书籍共享变味了。我自己对书比较爱惜,一般都会把书带到新的地方。

  Townboy_SX:

  我理解的共享图书是图书馆里的那种书,经常会在角落里摆个小架子的那种。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我愿意将自己的书拿出参与共享。当搬家时,我会把教科书、博雅通识书留在学校,把小说等其他口味独特一点、装帧精美一点的书带回家。毕竟,读书是要挑剔的。

  依依依然:

  我很乐意和别人共享。当你发现自己喜欢的书同时能够为他人所喜欢时,那是很幸福的体验。比如以前有一次我到处找不到一本文献的时候,竟然在图书馆免费领取的架子上找到了!而且读别人读过的书,你会从他们的圈圈画画中、从评论字迹中产生一种对话感。特别是当在攻克一些艰深晦涩的读本时,这些字迹驱散了孤独。所以,我离开寝室的时候,由于将来要在国外读书,基本上所有的书都送给了下一届的学弟学妹。

  山抹微云:

  我愿意共享图书。因为共享图书好处多多呀。对我来说,书分两种,一种是需要反复阅读、使用的书籍,一种是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书籍。对于后一种书籍,我常常看过一两次之后,就不会再阅读。这样的书,与其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书柜上积灰,还占据着我寝室的空间,还不如共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可以阅读到它,使它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我是一个偏好纸质书籍的人,不太愿意读电子书籍。通过这种方式,我也可以读到平时想读,又由于无力购买读不到的那些“闲书”。毕业之后,大部分的书籍我会邮寄回家,一部分会带到工作单位去。如果学弟学妹有需要,也会赠送。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

  耳朵过年啦:

  我不愿共享所有藏书。我愿意共享或者赠送的是一些在学校用的工具书、今后用不到的杂志和闲置不太常看的图书。

  但由于专业原因,我经常会买一些精美的画集和略贵的资料书籍。这类型的书籍我就不太愿意共享。首先书籍对自己有一定的意义,加上比较珍贵,如果共享后受到损伤会不开心。其次,有些书籍类型相对来说比较私人,也不太方便共享。最后个人习惯,会有一点小洁癖,不太喜欢陌生人使用自己的东西。

  当然,我对“共享”这种态度还是很支持的,希望以后国民素质越来越高,可以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的共享更多有用的资源。

  Happy 9:

  我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图书。理由如下:1.书是私人物品,不希望与他人分享。由于对借阅对象不了解,难以避免对图书造成损害或逾期不还,甚至乱涂乱写的情况。2.借阅平台对自己受益不大。一般国内书籍的价格适中,有需要时我会选择购买,而且电子书以及图书馆的资源基本可以满足本人的阅读需求。3.可能会影响个人研究进展。因为有些书的部分观点和自己做的笔记会有助于我在专业上的进一步研究,所以离开学校时我会带走自己的图书。

  追寻:

  我很愿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图书。因为我认为每样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图书的存在就是让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去领悟别人的思想,形成思想的交汇和碰撞。当自己看完书以后,把自己的书与他人共享,这本书本身也就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当下这个时代,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人们都在追求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图书也不外乎是这样。

  我特别喜欢翻看图书馆中那些旧旧的书籍,因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本书中的知识,还有人们对知识的敬重和传承。所以,如果毕业以后,我会把自己的书籍都捐给图书馆,希望与更多的人们一起共享。

  小眼睛的大熊猫:

  我不太愿意跟他人分享我自己的书籍。第一,我自己经常在阅读的时候会把一些想法写在旁边,它们都是一些非常私人化的内容,所以把它们分享出去有点暴露隐私的感觉。第二,因为我发现我和身边的人都有对书籍写写画画的习惯,所以我很担心我的书在分享流通时会被烙上不属于自己的印记,影响我以后的学习,让我很难辨认第一次阅读时的困惑或兴趣所在。第三,我是个恋旧和偏好保存东西的人,小时候的玩具我都会放起来,用来回忆发生在这些东西身上的那些事。所以每本书对我来说都是一份属于我个人的记忆,我希望它只属于我。

  如是:

  我愿意共享图书。因为部分图书(如小说、考试用书等)用过之后就再也没有翻过,如果可以实现共享,不仅方便了别人,更可以实现图书的最大价值。另外,也可以通过图书共享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与不同的读者交流读书的感悟。但是也会担心重要的图书在共享的过程中出现令自己不满意的状况,如把自己特别珍惜的书借给别人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坏或丢失,更甚者是别人忘记或不愿意归还。我的图书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专业的古籍,一类是文言类的小说,一类是考试的参考书和教材。若离校或者搬家,我会选择把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古籍寄回老家,把一些小说或其他考试类的图书转赠给需要的朋友,至于教材类的书可以选择出售。

  美国堪萨斯州公共图书馆

  小朱:

  我很愿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图书。因为我认为如果书中的观念让我认同的话,我会有一种想要传播这种观念的愿望,那么把这本书分享给其他人看则是最好的传播观念的方法;同时,分享图书也是一个交朋友的过程,如果我喜欢的一本书另一个人也喜欢,那么我们肯定在性格和志趣方面有或多或少的相似,也就是说我们是潜在的朋友;最后,相互分享图书也是一个不断更新思想,整理思想的过程,通过把自己的书分享给别人,也是在整理自己有价值的观念,相反地我去看别人分享的书也是获得了别人有价值的东西。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