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最新用典】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长白内容-长白时评 侯薇 2738548

【习近平最新用典】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18-09-30 13:59 | 来源: 央广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这些典故名句是5000年文化长河中沉淀的智慧结晶,寓意深邃、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也彰显了文化自信。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习近平最新用典》,梳理习近平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引用的经典名句。

  今天的《习近平最新用典》,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使用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解读嘉宾: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

  央广网北京5月31日消息(记者刁莹 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回望过去4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从小岗村“红手印”,到深圳蛇口“试验田”,再到“南海边写下的诗篇”,改革开放不断突破思想和体制束缚,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速度”。有人说,这个过程可谓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在5月28日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在说到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时,总书记使用了典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习近平: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决心不能动摇、勇气不能减弱。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解读“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出自《周易·系辞下》。《周易》是五经之一,记载了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探索。其中提到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概括了自然变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万事万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会遇到瓶颈,原先曾经有利的条件也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时要主动调整、主动变化,在调整和变化中寻求到新的发展路径,通过不断的动态调整,以保证工作、事业能够稳定持续地发展。

  习总书记在谈到科研体制创新时引用这句话,是要求我国的科研体制机制的管理能够跟上全球快速发展的科技创新,这就要敢于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解放思想,打破部门壁垒,消除机制弊端。通过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来保证科技的创新,从而为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的组织管理保障。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而图存是从古至今的中国智慧,司马迁著《史记》旨在“通古今之变”;王安石变法也推崇“变通”精神,出台措施不是基于“祖宗成法”,而是根据现实提出革新策略;清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法维新,也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为依据,提出了“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在近代中国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启蒙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引用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典故。2014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总书记指出,“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015年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他指出,“‘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近30次提到了“改革”。他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提出希望,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才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编辑: 侯薇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