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擦亮“中国创造” 观点评论-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陈尤欣 204067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观点评论

“大国工匠”擦亮“中国创造”

2016-04-27 17:28:28 | 来源: 中国文明网

马上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五一”特别节目,看《大国工匠》,匠心筑梦。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在中国航天,53岁高凤林的工作没有几个人能做得了。“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据央视报道)

建筑工、钢筋工、焊工、木匠等等,这些不起眼,甚至有点卑微的技能行业,一旦做到了技高一筹、“人有我优”的程度,同样能释放出震撼人心的奇迹效应,技能效应,让自我价值激情呈现,也让民族技能发展水平,达到“珠穆朗玛的世界高度”。

就像高凤林的作为,让中国“神舟”系列顺利升空,也让中国科技发展达到了令人仰视的高度。微不足道的技能发展,同样蕴藏着较高的智慧含量,我们把微小的工匠精神,做精、做美、做到极致,“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同样是一种巨大的事业成就、国家成就。 

劳动之美,不仅仅有轰轰烈烈、震撼眼球的“经济大手笔”,更有默默无闻、波澜不惊的“技术小奉献”。能成为修齐治平的儒生精英,毕竟只是极少数,更多人的作为,仍具有毋庸置疑的“螺丝钉效应”。用平和的心境、任劳任怨的劳动心态,经营好小细节、小技术,这就是最为平常的劳动者的姿态,也是“微而著”、“小而实”的劳动之美。

中国是一个“工匠大国”,比如善于解牛的“庖丁”。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据史料记载,鲁班不仅发明了墨斗、曲尺、刨子、钻子、凿子、锯子等劳动工具,他还在机封、农业机具、锁钥、仿生机械等方面,有不少发明创造。隋朝工匠李春,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河北赵州桥。北京故宫能成为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集纳了当时“百工工艺”和“百工之匠”的高明智慧。正是有了这些能工巧匠的支撑,中国的工匠精神,曾达到了辉煌的世界高度。从事技术和工匠行业,一点都不丢人。我们应该将这种技术精华、技术传承,内化于心,默默做好,而不能轻易丢弃。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按照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潜力具有语言、音乐、数学、技能等8个方面的潜质,总有属于自己的强势智慧。著名作家刘震云说过,能将胡辣汤做得顾客盈门,生意红火,和能让原子弹上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值得社会敬仰的成功劳动者。所以,我们不必把事业追求、人生发展,都定位到当“白领高级”、“高级CEO”等塔尖人才上,选择技能发展,同样能做出突出成就。就像所谓的“大国匠人”,也撑起了辉煌的“中国梦”。 

今天,“工匠精神”有所失落:全国人大代表詹纯新表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必须唤起“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的辉煌无疑在提醒我们,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学界精英,不妨将人生规划,投身到“工匠精神”、技工行业上,摒弃“君子不器”的落伍观念,深入深度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技能发展,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宋韵)

责任编辑: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