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发展:在众声喧哗中坚守初心 总编访谈室-总编访谈 陈尤欣 2292669

媒体融合发展:在众声喧哗中坚守初心

——对话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

2016-12-22 | 来源: 吉林日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150多年前富有哲理的名言,用来形象地刻画当今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新技术冲击相当贴切,媒体融合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特殊境遇。

  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质疑与唱衰,传统媒体究竟是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冲击和裹挟下,日渐式微,丧失话语权?还是逆势而上,紧抓融合发展的“窗口期”,不断革故创新,迎来发展壮大的“第二春”?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央深改组会议讨论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2月,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明确要求,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遵循和方向。

  两年多来,传统媒体已经迈开了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新媒体产品井喷涌现,用户市场日益细分,跨界合作不断加速……但是,当前媒体融合发展仍处于“道阻且长”的爬坡期,传统媒体究竟如何主动应对挑战,利用媒体融合的机遇,在坚持和创新中重新占据时代舆论的制高点?带着这些问题,吉林日报社总编辑陈耀辉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柳斌杰的对话就此展开。

  主动应对挑战抢占媒体融合制高点

  陈耀辉:在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新载体竞相发展的今天,由于在传播的实效性、互动性等方面缺乏比较优势,党报等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甚至有不少传统媒体以纸媒的“严冬”已到来唱衰自己。面对这样的舆论环境和生存困境,党报应如何主动应对,在融合发展中巩固主流舆论阵地?

  柳斌杰:党报兼具政治和文化双重属性。进入市场后,党报不仅要考虑党的工作、社会效益,还要关注经济效益、生存发展。而报纸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广告的投放量和读者的订阅量,没有这两个“量”,就必然陷入生存困境。然而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传统广告市场被多媒体分割得越来越小,再加上多数读者更乐于接受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得一些广告客户更偏重于新媒体,广告市场也逐渐向新媒体倾斜。这样,党报就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的党报应该有能力主动应对,争取主动。那么怎么主动应对呢?我说至少要做到四点。

  一是更新传播观念。党报主要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报道各级领导的会议活动、典型人物的事迹及典型单位的工作经验,政治往往是党报的主要内容,在形式上也习惯于“我说你听”。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公众的社会主体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意见信息表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新媒体民主讨论、平等对话、互动表达的普及式发展,更是让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普遍感到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而一些党报新闻版面充斥着较多的会议新闻、重复新闻,社论文章也是官腔十足。所以必须更新观念,回到媒体本位,树立新的平等的传播观念。

  二是加快报业改革。传统报业和新媒体总体上是事业和企业两种模式、国有和民营两种体制、姓公和姓私两种性质,是两股平行线上跑的车。要融合,当然不是改变新媒体的运行轨道,也不是让国资退出,而是找到它们的交叉点和结合点。这就要首先改革报业,让报业集团化,调控更多的传媒资源,报业集团转企改制,经营的资本和资产与市场对接。同时,设计股份制和特殊股,既保证导向,也便于同新媒体合作,发展新业态。最终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融媒体格局。没有这些改革,融合就是空话,传统媒体弱化还会加剧。

  三是提高传播时效。党报、晚报、都市报、生活服务类等报纸,与网络媒体的时效性比,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新媒体以其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等特征,迅速地改变着信息传播的形态和服务方式。传统媒体信息是由传播者向受众单向流动,时效差,不流动。新媒体环境下传受之间可以互变,信息在双方之间平等、自由流动,效果好。这是传统媒体要学习和改进的。

  四是改进服务模式。新媒体在不断改变服务模式,方便用户和公众,这使用户的媒介使用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新的信息高地和观点交汇地带,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吸引公众。党报是主流媒体,担负着引导主流舆论的重要职责,而主流舆论与受众的数量和质量又存在着重要的关联性,因此,党报传播服务取决于质量和方式两个方面的优质服务。必须创造新的服务模式,满足群众需要。

责任编辑: 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