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超(1904—1936)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李玉磊 321318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李世超(1904—1936)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李玉磊 3213186

李世超(1904—1936)

2020-09-02 14:47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李世超,原名李云山,又名李恩顺,参加革命后曾化名李英超、吴德禄,绰号“瞎吴”。吉林省伊通县人,1904年生于伊丹乡一地主家庭。1930年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吉林特别支部书记、满洲省委代理秘书长。

  五四运动时期,李世超在吉林省立(长春)第二师范学校读书,有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先进思想和新文化,对国弱民穷的旧中国产生厌恶情绪,立志做一个利国利民的有为青年。他从长春第二师范毕业后,回到伊通家乡执教,后任县立第十二小学校长。这期间,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他也娶妻成家立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李世超不满封建反动军阀的反动政策,弃职抛家,到北京考入朝阳大学法律系读书。学习期间,他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宣传影响下进步很快,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革命互济会,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初步确立了民主革命思想。在大学毕业前妻子病故,他把女儿交给妹妹照顾,毅然同封建剥削家庭脱离了关系。1931年夏,他回到了东北,来到吉林省立第二中学任教。不久,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学校关闭,师生流亡。但他从反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的斗争中看到了希望。1932 年初,李世超应吉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邀请,到吉林女师任教,决心以教员身份为掩护,进行抗日救国活动。

  李世超个子高,稍有驼背,戴一副高度近视镜,经常穿件长衫,话语不多,像个因循守旧的老学究,他把这种扮相当作隐蔽自己的斗争策略。他学识渊博,在讲课时经常穿插一些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抗击外辱的斗争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积极分子。1932年秋,经吉林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李维民的介绍,李世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斗争目标更加明确,抗日救国斗争意志更加坚定。他完成党组织交给的第一个任务是起草了一篇形势宣传提纲,文中揭露了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呼吁人民群众团结起来,积极进行抗日斗争。提纲符合党的斗争方针、政策,直中敌人要害,并以中共吉林支部的名义广泛散发到群众中。接着,党组织分配他负责革命互济会工作,他借当教员的便利条件,广泛联系师生,团结爱国进步青年,吸收他们加入组织。不久,不仅女师学生,就连吉林一中、吉林一师的爱国学生也都慕名来访,向他探询抗日斗争形势和国家命运问题,革命互济会组织迅猛发展。

  1932年11月上旬,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杨靖宇(化名张贯一)来吉林巡视工作,鉴于吉林党团组织半年来的快速发展,建议省委将吉林支部改为吉林特别支部,直属省委领导,省委很快派巡视员张弓到吉林帮助工作。1933年3月,张弓再次来到吉林,鉴于李世超出色的组织才能、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指定李世超担任特支书记。从此,他更加尽心竭力工作,组织召开会议,学习党的文件,整顿思想作风,部署斗争任务,募集物资、药物和生活用品送到磐石县委和游击队在玻璃河套的根据地。

  由于叛徒告密,中共吉林特支遭到破坏,李世超不得不同省委巡视员张弓同志转移到哈尔滨继续工作。省委派他负责哈尔滨的“革命互济会”和“反日会”的工作,他来到码头工人中发展会员。他换上一套粗布衣裤,背着一个小行李卷住在码头附近的工人客店。白天他在附近溜达,熟悉环境,查看警察的出没。夜晚到客店里同工人们唠家常,了解出身,替写家信。熟悉后,便给工人们讲《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古书,启发他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工人患了霍乱,他不嫌脏,不怕传染,用偏方给工人治病,赢得了工人们的信任。后来,许多政治品质好的工人都参加革命互济会,参加反日活动。不久,他又吸收20多名伪警察参加了反日会,这些警察会员在掩护党的活动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1933年秋,李世超受省委的指派负责交通和文件发行工作。他以家庭为掩护,后来走到一起的妻子和女儿都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李世超夜间印制文件,白天小女儿就送出去,妻子也拿出积蓄为李世超提供印制文件的经费。

  1935年,李世超被派到安东(丹东)负责党的工作。1936年2月,安东地下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由于坏人告密,李世超被捕入狱。他在敌人的严刑拷问、利禄诱惑下,凛然正气,坚贞不屈,经受住了最后的考验。1936年8月,李世超被敌人秘密杀害,时年32岁。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贵品质。

摘自:中共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吉林市党史人物(一)》

编辑: 李玉磊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