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烈的精神火炬世代传扬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邱珮峰 2871334

让英烈的精神火炬世代传扬

2019-05-07 09:54 | 来源: 中华英烈网

  让英烈的精神火炬世代传扬

  ——写在"传承·2O19清明祭英烈"宣传活动结束之际

  “没有英烈前赴后继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于201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明确规定:在清明节和重要纪念日,机关、团体、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和军队有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英雄烈士纪念活动。因此,“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日益成为全民共识,传承英烈精神有了坚实的法治保障。所以,自3月19日退役军人事务部等国家10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后,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网上到线下、从国内到国外,一个以缅怀英烈功勋、传承英烈精神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以空前的广度、热度、深度展开。随着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前行力量。

image.png

  10部门联合发动,全媒体合力推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宣传教育活动。这是首次由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国家多部门联合部署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因此得到的社会响应更加广泛强烈。各类媒体合力推动,掀起了全民族崇尚、捍卫、学习和关爱英烈的热潮。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之始,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户网站“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专栏为主阵地,调动全国烈士褒扬工作系统及各相关单位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各界资源,整合信息发布,实现集约化、板块化、专业化、多样化宣传教育。联合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统媒体平台,策划、采编有关内容,展播有关作品,报道有关活动,形成大规模、全面、系统、深入的宣传教育。加强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开设中华英烈网官方头条号、微博号和公众号,协调退役军人事务部公众号、中华英烈褒扬公众号、中国双拥公众号等平台,各有侧重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加了清明期间对活动主题的宣传传播。策划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H5互动内容,有效提高了活动的参与度。宣传活动的广泛开展,营造了全社会缅怀英烈功勋、传承英烈精神的良好氛围。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和感召全社会祭拜英烈,接受灵魂的洗礼。2019年适逢庆祝新中国成立7O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英烈保护法》实施1周年,精心策划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吸引和感召全社会亿万人在传统的清明节由祭祀家族的先辈到祭奠缅怀为国家和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英雄烈士,实现了由爱家到爱国、崇尚英烈的精神升华与灵魂洗礼。这次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网上平台宣传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英烈褒扬事业的关怀,展现社会各界、英烈后人、英烈守墓人、讲解员、英雄连队等对英烈精神的传承。通过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联动,网上祭扫和线下瞻仰结合,创新网上祭扫活动形式,开设部分重点纪念设施vR体验,并对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湖北红安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江西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忠诚广场等烈士纪念场所开展祭扫实况和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安葬等重要活动进行网上直播,推动驻外使馆等机构开展境外烈士纪念设施祭扫活动。开展网上征文活动,推进为烈士寻找亲人,制播各种形式的公益短片等,使今年的清明祭英烈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丰富,进一步增强了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

  有热度,有深度,紧扣活动主题,传承英烈精神,凝聚前行的磅礴力量。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今年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以传承英雄烈士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为重点。形式多样的宣传,内容丰富的祭扫活动,都是为着从英烈的烛照历史的壮举中汲取力量,点燃后人的精神火炬,照亮前行的航程,书写后来人无愧于英烈牺牲奉献、无愧于历史的辉煌篇章。今年宣传教育活动中的一系列动作无不围绕传承英烈的精神。为烈士寻找亲人,表达着这样的心声:昔日,你们为我们牺牲;今天,让我们为你们做事。隆重庄严举行第六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迎接、安葬仪式,表达着这样的情怀:为国捐躯的英烈虽死犹生,无上光荣,祖国和人民一刻不曾忘记。清明时节亿万人向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烈士墓碑鞠躬敬礼、敬献花篮、朗诵诗文,都是对为祖国独立、为人民幸福勇于牺牲奉献的英雄精神致以崇高的敬礼。2O19年清明祭英烈宣传教育活动,不仅吸引亿万人参与,保有空前的热度,还以扎实传承英烈精神达到空前深度,使宣传教育活动扎实而深入地开展,书写了崇尚英雄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的民族精神成长史上浓墨重彩一页。

  一次宣传教育活动有起始也有告一段落的时候,但活动所点燃的全民族崇尚英雄的精神火炬将世代传扬。

编辑: 邱珮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