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年俗品年味,更要传好家风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徐慧 2599731

讲年俗品年味,更要传好家风

2018-02-14 09:02 | 来源: 吉网

  热议家风的话题,在欢度春节时更显得具有实际意义。每到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上了年纪的长辈,要讲自己经历过的年节故事。而晚辈们,则要讲自己现在的感受。不管讲什么,其话风显然与平常不一样,家与国的故事常常挂在嘴上,那一番节日乐趣,真可谓是浓极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过去的故事,现在的故事,肯定要讲,包括年俗年味,包括礼节等,都是必要的、重要的谈资。而在其中,家风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实际上,中国人过春节,最讲究的就是家风。比如:在大年三十晚上,全家老幼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起收看央视春晚的盛况,一起观赏那些逗乐的节目,一起体会人生的难易,一起展望新一年的美景,一起祝福全家人、亲戚朋友大吉大利,幸福安康,从中提高思想认知,进而增强信心再前进,鼓劲加油再攀登,携手向着美好生活高地进军。

  这无形之中,就涉及了家风这个重要话题。那么,何谓家风?对此,古代人有古代人的理解,现代人有现代人的解读。家风,也是一个由来已久,需要千家万户作出回应的重要命题。一代代身教,一代代传承,一代代张力,家风引导者、沐浴着、激励着所有家人的奋进。清末湘籍人物曾国潘,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不过,曾国藩的家书却有嚼头。在其家书里,可以找到不浅的家风痕迹。比如: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往往是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和带动子女养成勤劳作风。

  曾国藩要求自己的家人,“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曾国藩还为曾家妇女作出了一条规定,即:“日课”四项。这四项每一天都要行动:“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中饭后做针黹刺绣,“粗工”,傍晚,也就是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曾国潘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日课”还要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而败懒。可见,曾家的“崇勤”家风还是很健康的,至今也需要继承和发扬。

  当然,对于家风的理解,古人不乏真知灼见,也不乏讲究家风的佳话。随着岁月的推移,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面对家风的考量和回答,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其家风观赋予了更多的新意。尽管还有诸多的传统意涵在里面,但家风的文明向上新意,依然受到了千家万户的重视和推崇。简单论之,家风就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而这种传统风尚,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光大。既然如此,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好好讲家风,传家风,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家人相聚时,不可缺少这一课。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中,孕育出来了的至今看起来都不能淡化和丢掉的许多优良传统,正是我们切入的话题,我们加深的话题。应充分认识到,家风已经成为我们立身做人做事言与行的准则,家风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夯实的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家风的好坏,左右家人品质的形成和提高,绝对不可忽视。盘点起来,迄今为止诚然有不少的家风关键词,可以学习借鉴,并补齐短板。比如:“吃亏是福”“乐学苦干”“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等等,都体现出了家风的根本内涵和实际价值。

  目前,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众层面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优良传统精华的“萃取”,对现代良好家风的肯定与提倡。去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向,也明确了根本要求。而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同时也具体地反映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实践导向,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无疑是我们崇尚良好家风所要遵循的道德行为底线。

  讲年俗,品年味,更要传好家风。尊老敬老,爱老孝老,呵护幼小,带动成长,团结互助,谦虚礼让,相互体谅,彼此包容,善解人意,肯于助人,好学上进,勤勉做事,甘愿吃亏,愿意奉献,等等,争做新时代有爱心有真心有诚心,注重道德自律、注重文明进步、注重健康安全的家庭成员,可谓正当其时。(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编辑: 徐慧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