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美食——芋头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张杰蔷 2496985

中秋美食——芋头

2017-09-06 11:06 | 来源: 吉网

  芋头又称芋艿、芋奶、芋鬼、蹲鸱和香芋等。芋头可作菜,煮、炒皆宜,亦可蒸煮食之充饥,并且是一味良药。芋头含有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中含淀粉17.5克,蛋白质2.2克,比一般蔬菜高,因而芋头可作主食充饥。此外,芋头还含有钙、磷、铁等矿物质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这些物质对人体有—定的营养价值。

  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鬼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可敬。

  中秋节吃芋头是源远流长的一项习俗,但各地人们在中秋节吃芋头的含义却各有不同。古时,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个重大的节日。北方农村每年只有秋季收获一次稻黍。一到秋收季节,看着一年艰苦劳动的收获,以为是土地神和自己的祖先暗中保佑自己。而且八月十五是土地神的生日,要好好的热闹一番,在八月十五祭神时,有一款贡品是芋头。将整个芋头煮熟装在碟上,或是米粉芋(加入芋头煮成的米粉汤)装在大碗里摆在供桌上,以此来祭谢土地神。现在这种谢神仪式已不复存在了,但是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芋头的主要分类

  荔浦芋头:

  芋头里最好吃的数荔浦芋,荔浦芋产于桂林市的荔浦县。它个头大,营养丰富。剖开芋头可见芋肉布满细小红筋,类似槟榔花纹,栽培学称之为槟榔芋。母芋椭圆形,子芋5-8个,以产母芋为主,母芋一般单个重1000-1500克,大的可达2500克。芋肉白色、质松软者品质上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淀粉)、较高的钙和一定的维生素。把它切成薄片,油炸后夹猪肉做成“红烧扣肉”,风味特殊,肉不腻口,是宴会上的一道美肴。将它煮热剥皮,放在热锅中,加上猪油、白糖、少量奶粉,压成奶芋,味道甘香软甜;掺和鱼、肉、鸡、冬笋、香菇等,用油轻炸,香酥爽口。

  荔浦芋头曾作为广西的首选贡品在岁末进贡皇家大典。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极盛。近年,随着电视剧“刘罗锅”的播出,荔浦芋头更是在全国家喻户晓。

  山芋头:

  产于马山地区和太湖沿岸一带。以产量高、品质好、软糯细腻,香甜适口而享有盛名。马山芋头的维生素和矿物含量较高,具有清热化痰、消肿止痛、润肠通便等药用价值。中秋时分,家人团聚,亲友往还,品尝桂花糖芋头,是欢度佳节的传统习俗。

  削芋头、山药手痒怎么办?

  芋头营养又好吃,但我们在削芋头时常常会遇到时这样的情况:削完芋头后手特别痒。这时用什么方法可以缓解呢?我来告诉你,可在手工洒点盐或抹点醋,再在火上稍稍地烤一下就可免除了。

  芋头、芋茎的独特煮法:

  生芋头的粘液能使人们接触后皮肤发痒。潮汕失陷时,有日本军误认为芋头可以像地瓜那样生吃,啃后的嘴巴痒得难受,呱呱叫苦,后来学了潮食方法,懂得与鳙鱼头一起煮而狼吞虎咽。芋头煮鳙鱼头,加油盐葱珠,是潮人很爱吃的,既可作菜,也可单独吃得饱。

  芋茎也有使人皮肤发痒的粘液,芋收获时,这些叶柄都是丢弃或作猪饲料,但潮人常在芋收获时,选那些较嫩的茎,剥去外皮,切成寸多长的小段,与芋头切块同煮,下糖,就很好吃了。芋头松爽芋茎滑,是很不单调的甜汤,可作小食吃,也可吃得饱。这是潮安、澄海、揭阳平原百姓的一种吃法,而潮阳人则认为芋性寒,不可多吃,讲究略有不同。

  有关芋头的传说:

  传说在中国汉朝的时候,有一个皇帝被反对他的兵士追杀。他和一些保护他的卫士逃到一座山上。山上没有粮食,皇帝和卫士们饿得头晕眼花,全身无力。这时,追兵在山脚下到处放火,想把山上的皇帝活活烧死。忽然,天上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一场倾盆大雨,结果把火给灭了。皇帝和卫士们都庆幸自己没被烧死。这时,大家嗅到一阵阵的香味,连忙张望查看,发现原来山地里种了许多小芋头。它们被大火烤熟了,发出了阵阵的香味。卫士们赶紧把它们挖出来,填饱了肚子。卫士们吃饱后,勇敢地保护着皇帝,把追到山上来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皇帝终于平安地回到皇宫去。这天正巧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皇帝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就在每年的中秋节大事庆祝,还特.别请所有的人吃小芋头。这就是中秋节吃小芋头传说的来源。

责任编辑: 张杰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