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环保装” 小城更漂亮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张杰蔷 2489889

穿上“环保装” 小城更漂亮

——长白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2017-08-28 09:45 | 来源: 吉林日报

  为加快长白山森林生态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长白山管委会五年来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为把长白山打造成“生物生长栖息保护地、人类休闲养生目的地、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八月中旬,记者深入长白山实地采访,在二道白河镇切身感受到,穿上“环保装”,小城更漂亮。

  长白山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留地,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闻名的“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博物馆”,保存着欧亚大陆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了让这里的神山圣水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长白山科学研究院始终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守在山水之间。众所周知,长白山水系是三江之源,滋润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三省万物,三江源头水质如何,将对下游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他们加大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从底栖动物资源调查入手,五年来,科技工作者保质保量地完成保护开发区内头道白河、二道白河、三道白河等11条河流共计50个样点的设定工作,采集水文、水质和微生境指标数据20余项……并部分抽样分析了水质理化指标,为深入开展长白山大环境调查夯实了基础。尤其是大型真菌专项调查,填补了以往调查和研究中早春季节缺失的空白。目前已经搜集大型真菌标本2000余份,拍摄照片15000余张,初步建立了孢子库、菌种库、DNA库和分子条码库。2015年又建立了20个固定样线和10个随机样线,调查兽类和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经过长期监测,发现重要兽类物种10余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紫貂,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黑熊、青鼬、猞猁、马鹿等。

  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红松保卫战也收效显著。五年来,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联合武警森林部队、边防支队和公安交警等力量参与林政执法,大力开展红松种源保护专项行动,累计组织开展联合搜山清区行动182次(其中夜间清区49次),日常巡护18600组106000人次;总巡护里程45.5万公里,清除非法入区人员5000余人次,林业行政处罚286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36人。

  经过近10年对红松种源封闭性管理,巡护人员在巡护时碰到野生动物是常事。在盗采分子眼中,只有松籽带来的蝇头小利,而在巡护员们眼中,保护好生态系统是长白山的百年大计,正是这种高度的使命感和砥砺前行的工作精神,才使保护区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根据保护区有蹄类野生动物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野猪数量为0.92/k㎡,狍子数量为1.08头/k㎡,种群数量分别增长了30%和26%。

  长白山不仅山好、水好,人们生活的环境更好。尤其是位于池北区二道白河镇的慢行系统,在国家建设特色城镇化中,已成为示范城镇的标志性工程。慢行系统由围绕二道白河、美人松林、美人松湖等形成环二道白河镇公共自行车道和人行道、5个一级服务站、8个二级服务站、6座无障碍桥梁、轮滑广场、啤酒广场、公共自行车亭棚以及配套设施组成。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长白山向休闲化、生态化、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这也是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沿途将山水人家、长白山自然博物馆、望云桥、池北大街、美人松景观带、碱水河湿地花园等景点串联起来,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一位叫刘成才的天津游客说:“走在慢行系统之中,有山有水,离自然如此之近,呼吸新鲜空气,有一种放慢人生步伐的感觉,真的是很舒服、很惬意。”

  长白山池北区城市慢行系统,得到了辖区百姓和游客的一致称赞,大大提升了小镇的高品质生活内涵,切实给当地居民及游客的绿色出行带来福祉,人们在享受各类休闲养生的同时增加了幸福指数。

记者 韩金祥

责任编辑: 张杰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