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微雕捏塑走进三亚课堂 中外学生感受指尖上的精微世界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李玉磊 2455458

陶瓷微雕捏塑走进三亚课堂 中外学生感受指尖上的精微世界

2017-07-17 10:19 | 来源: 海南日报

blob.png

  曲俊蒙和妻子郑婷在三亚为学生们上陶瓷微雕捏塑课。海南日报记者武威摄

  原标题:陶瓷微雕捏塑匠人曲俊蒙:指尖上的精微世界

  文\海南日报记者 林诗婷

  矿山石群间,工人头顶烈日、赤脚而行,运石下山。不远处,一位老人坐在矿石间用铁锤碎石,年轻小伙将矿石舂成粉后制成泥浆,取泥、揉泥、拉坯。和蔼的妇人在树下怡然自得地画坯,为陶瓷作品“穿”上新装……近日,在三亚外国语学校的陶艺教室里,一组全景展示制瓷工序的陶艺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七十二道制瓷工序,在该校的陶艺课程项目负责人曲俊蒙的指尖魔法下展示得淋漓尽致。

  这组作品的精巧做工、细致勾勒和故事刻画,让观赏者仿佛置身于奇妙的陶艺“精微世界”。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组精致的陶艺作品平均高度不到10厘米。

  追求极致的微观场景

  从山中取料的勘山、碎石到成型工艺的修模、利坯,从烧制程序的送柴、烧窑到彩绘程序的画瓷、填色,再到流通环节的装桶、售卖……72组人物诠释了72道工序,在曲俊蒙的捏塑下,制瓷的主要环节和工序淋漓尽致。

  仔细观察,这些微雕作品仅为手掌大小,却细致地体现出人物的五官、肌肉线条和服装纹理,甚至手臂上的青筋、手掌纹络、指甲盖等微小细节都栩栩如生。人物通过不同场景串联,犹如一帧帧电影画面,讲述着制瓷的生动故事。

  “陶瓷微雕捏塑的魅力在于,能够用最小的面积,讲述最复杂的故事。”这组七十二道陶序图作品,是目前曲俊蒙最满意的作品之一。他从去年7月起开始创作,耗时半年之久,于今年年初完成。

  与传统的陶艺作品不同,陶瓷微雕捏塑融合了陶的工艺与瓷的形态。用指尖捏塑出不同造型,放置在千余度的高温下烧制成瓷,可流传百载千年。更为特别的是,微雕作品讲究精巧、细致,作品高度一般在25厘米以内,善于运用细节化的处理展示故事内涵。

  “作品要经得起1300℃高温的炼烤,对陶艺作品来说是一大挑战,这就要求作品必须是空心的,不能由外而内简单捏塑,而是要由内而外逐一丰富作品内容。”曲俊蒙说,这不仅考验着创作者指尖力度的把控,同时也对空间想象力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将作品的微体现到“最极致”?面对记者的疑问,曲俊蒙比划了下自己的手指甲,“我曾手捏过一个3厘米的人鱼形象,能展示出肢体、鱼尾的细节。”

  此外,陶瓷微雕捏塑的难,还难在泥土材料选择和温度设置中。“不同颜色的泥土有不同的特点,烧制温度不能有丝毫偏差。”曲俊蒙说。

blob.png

  曲俊蒙作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玩泥巴玩出的陶艺情怀

  来自山东的曲俊蒙接触陶瓷微雕捏塑技艺,至今已有二十年。但谈及与陶的缘分,可追溯到孩童玩泥巴的时候。

  玩泥巴、捏泥人是3岁的曲俊蒙和小伙伴们最爱的游戏。当其他小朋友无意识地随意捏泥时,曲俊蒙已经可以做出锅碗瓢盆等简单造型。

  家人发现曲俊蒙玩泥巴时展示的天赋后,便给他买了成型效果更佳的橡皮泥。从此,通过橡皮泥,曲俊蒙打开了通往陶艺世界的新大门。

  18岁那年,出生在医药世家的他并未学医,而是在家人的支持下考取了青岛大学陶艺专业。他与陶瓷微雕捏塑的缘分从那时开始联结。

  在与导师学习的过程中,曲俊蒙了解到陶瓷微雕捏塑技艺。看到博物馆中的相关出土文物,其精巧的造型、绝伦的技艺令曲俊蒙深陷其中。“由于陶瓷微雕捏塑相关文献资料较少,这门手艺未广泛流传,学习只能借助现有文献资料、图册。”初涉这门技艺时,曲俊蒙有幸得到许雅柯、刘伦源、林毅等国内外陶艺和雕塑名师指导。他还通过参考图书馆、博物馆里仅存不多的文献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展开摸索式学习。

  资料缺乏、技艺难度大、没有传承人……面对诸多困难,曲俊蒙以小时候玩泥巴的那份执着,坚持练习、尝试。

  “陶瓷微雕捏塑不能只做造型,如何选材、如何捏、如何烧都是考验。”起初,成功率几乎为零,“做一个,毁一个”的艰难岁月,曲俊蒙仍记忆犹新。耗时10余天才捏塑好的作品,若稍有偏差,炼烤时便会出现烧裂、变形等五花八门的情况。

  这样“摸爬滚打”的日子持续了四年。到曲俊蒙大学毕业那年,一组长1米、宽0.8米的四合院陶瓷微雕捏塑作品终于成功出炉。这套作品包含了房子、家具、人物等百余件物件,均是由曲俊蒙一件一件捏制烧成。这是曲俊蒙成功制作出来的第一组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彼时的他才真正迈进这座奇妙的艺术城堡。

  因爱扎根琼岛传承文化

  2004年,大学毕业后,曲俊蒙先后在青岛、景德镇等地开设自己的工作室——凤凰窑,一边潜心研究陶瓷微雕捏塑技艺,一边借助工作室平台将这门技艺推广至普通民众的生活中。

  那时,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多现于博物馆、文史馆中。由于需要纯手工制作,一件作品从设计、捏塑、烧制、成型,耗时少则1至2天,多则要用上十余天,成功率仅在30%左右。相较于能够用模具批量生产的陶艺作品,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在市场上并不多见。

  “没想过退缩,这一辈子不成功都不要紧。”面对他人的质疑,对技艺精细化的苛求、执着,成为曲俊蒙在这条路上坚持的内在动力。

  这个坚持“一条路走到底”的执着匠人,因为一次美丽的邂逅,生活开始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在一次景德镇的陶瓷展会上,曲俊蒙遇到了今生挚爱——海南姑娘郑婷。展会中,一组陶瓷微雕捏塑作品“小怪兽”栩栩如生,女孩儿被曲俊蒙精巧的技艺所吸引。由于对手工艺品拥有共同的执着和热爱,曲俊蒙与郑婷由此结缘。随后,志趣相投的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海南的椰风海韵,黎族苗族文化独具魅力。若将传统陶瓷微雕捏塑文化与琼岛文化相融会产生怎样的火花?2014年底,曲俊蒙与郑婷来到海南三亚,开始新的探索,在当地采风、创作、授课。

  曲俊蒙性格内向沉稳,结合郑婷天马行空的设计巧思,他们制作的陶瓷微雕捏塑作品纷纷在海南“绽放”,黎锦姑娘、“抱鱼”娃娃、可爱鲨鱼、包子猴等富有琼岛元素的作品各具特色。随着三亚蜈支洲岛旅游区等景区、酒店、文艺书吧、咖啡厅的合作加盟,凤凰窑的作品迅速走进公众视野。

  目前,曲俊蒙在三亚外国语学校开设了以中国非遗文化“陶瓷微雕捏塑”为核心的陶艺课程。这门课程向中外学生传授陶瓷微雕捏塑的文化精髓,以期通过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该让更多人去体会、去感受、去发扬。”曲俊蒙说。

责任编辑: 李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