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带头谋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 第一新闻内容-第一新闻 周思含 2387473

支部带头谋发展 美丽乡村展新颜

——记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党支部

2017-04-17 09:59 | 来源: 吉林日报

  4月17日,记者走进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看到,干净宽阔的水泥路两旁桃花、杏花竞相开放。一栋栋具有朝鲜族特色的白墙青瓦房,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排排绘有民俗文化的围墙,掩映在花草树木中。

  看着这美丽的景色,谁能想到曾经的水南村,泥草房破落衰败,乡间道路坑洼泥泞,村民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对于眼前的变化,村民们说这都是村党支部的功劳。

  近年来,水南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因村施策、探索创新,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目标,扎实开展“强基固本、带富致富”。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万元。

  水南村共有254户、672人,朝鲜族人口占98%。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4名,其中流动党员13名。

  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聚居村,水南村始终把强化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抓实抓好。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农家书屋、会议室……水南村高标准建成了集会议、活动、学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活动阵地。

  水南村将每月1日定为“党员教育日”,邀请老党员,聘请党史教育专家讲解党史、红色历史。针对多数朝鲜族村民、党员不懂汉语的实际,村党支部将党报、党刊翻译为朝鲜语,向朝鲜族党员、村民解读宣讲党的惠农方针政策,把党的声音传递给朝鲜族群众,提高党组织在朝鲜族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以前,水南村的经济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单纯“靠天吃饭”,村民生活很艰苦。2010年,为破解集体经济“空白”,村党支部通过调查学习、专家论证,将发展食用菌特色产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方向。运用“党支部+园区+企业+农户”模式,将村集体闲置土地、厂房、村民劳动力等资源转化为原始股份,与延边海宝农民合作社、延边深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康源食用菌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大棚52栋,其中茶树菇15栋,鸡松茸26栋,银耳5栋。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生产菌包,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收购及销售,每年村集体与合作企业根据效益赢利情况按比例分红。2016年,发展食用菌产业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

  同时,园区内设有党员创业孵化基地,可免费为党员创业提供大棚、技术培训等服务。通过“双培养”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

  “2016年,我回到水南村开始种植反季蔬菜,村里面不光为我提供了免费的大棚,还帮我联系去潍坊等地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我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产业。以后,我也将发挥我自己的作用,回馈家乡,帮助更多的党员创业。”水南村党支部组织委员金国星说。

  此外,水南村还搭上了图们旅游经济发展的快车,充分利用山水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朝鲜族民俗旅游产业链。通过品民族美食、赏民俗歌舞、学传统礼仪等,吸引各方游客体验朝鲜族民俗文化。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4户,农家旅馆22户。平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0余人,村民每家每年都可以增收1000余元。

  围绕朝鲜族民俗、生育文化、自然风光等方面,修建独具特色的民俗彩绘围墙和民俗文化广场;累计投入980余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有文化的村,有未来。我们今后将把水南村打造为民俗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乡村……”水南村党支部书记罗哲龙说。

  水南村还开展了评选“星级家庭”活动,每年评选3户星级文明户,给予基础设施和惠民政策优先考虑权,并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同时,设立环境卫生示范户、村容村貌治理先进个人等奖项,调动村民参与村屯建设的积极性。

  积极探索党建与文化融合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党建品牌。水南村还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争取资金470万元,建成水南村“凤梧洞抗日斗争战迹地遗址”“村史展示厅”“民俗大院”等朝鲜族民俗文化教育基地,通过文字、图片、文物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水南村的红色历史沿革、民族村落文化、民俗风情。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村集体收入的不断提高,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水南村正变得越来越好。水南村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传统村落”、吉林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省级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记者 王雨

责任编辑: 周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