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以“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构建新发展格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吉林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瞄准“六新产业”主攻方向、 “四新设施”建设重点,着力抓项目、促消费、稳外贸,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吉林:优化布局推动实施 以“一主六双”引领高质量发展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重点产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扩展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
书写绿水青山新画卷——我省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吉林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践行着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吉林:厚积成势 经济运行步稳蹄疾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我省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初步探索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经多年积累,我省发展已厚积成势,一份份稳健的成绩单令人鼓舞、催...
“新环境”焕发新活力 吉林大地,处处焕发生机。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五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营商环境建设重要论述,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厚植投资兴业沃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新动能。
黑土地上书写“优粮”答卷——我省新农业发展纪实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吉林代表团审议和到吉林视察时,作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2020年视察吉林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国看,吉林处于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方队,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新材料迸发新动能 材料被誉为制造业的“底盘”,身处各个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省突出抓工业提质增效,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全力在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格局上取得新突破。
“新装备”塑造发展“新优势”——聚焦吉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 承继老工业基地传统优势,紧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我省装备制造业正以全力奔跑的姿态,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以能源之变夯振兴之基——聚焦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资源禀赋、发展潜力较大,是我省固有的优势之一。早在十余年前,我省西部地区就获批打造国家首批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
汪清县:踏出工业经济发展强劲节拍 近年来,汪清县紧紧围绕工业经济“稳住现量、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培育后劲,保持平稳健康增长”总目标,突出项目建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松原:在黑土地上倾力书写“扶余答卷” 吉林振兴这五年,扶余市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倾力书写了这份“扶余答卷”。
惠农富民 边陲明珠和龙绘就多彩振兴画卷 和龙市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是美丽的中朝边境线,图们江、海兰江的发源地,是全国首批33个生态示范区之一,是联合国老龄组织认定的“世界长寿之乡”、国家级一类革命老区和“世界老年宜居宜游城市”,享有“千年古都”“歌舞之乡”“金达莱故乡”等美誉。和龙市在巩固脱贫攻...
延吉:立足区域优势 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延吉市大力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依托民俗文化、冰雪项目、恐龙资源等,积极发展全域旅游,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辽:强化东辽河流域治理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东辽县坚持污染减排、生态扩容“两手发力” ,统筹推进东辽河全流域、多方位、立体式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在源头栽植各类树木2500余亩2万余棵,种植花卉200余万株,源头周边1公里以内全部停耕并恢复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了源头的水体水质。实施干流植被缓冲带建设,重点对水...
安图: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矿泉水产业是安图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安图县依托自身丰富的矿泉水资源,积极探索出一条独特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先后获得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生态原产地品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长白山大型天然矿泉水基地等荣誉称号。